言不由得怔了一下,没想到正统帝此时会给他传旨,连忙领着陈智和王文等人跪接圣旨,考虑到京城当前的局势,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正统帝的这道圣旨跟贺氏的案子有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贺氏杀夫一案案情复杂,牵连大理寺左少卿薛瑄受贿一事,影响重大,故而朕责成忠王会同司礼监和三法司共审此案,查清缘由,不得有误!钦此!”
那名宦官随即打开圣旨,尖着嗓子抑扬顿挫地高声念了起来,随后把圣旨合上躬身递给了李云天,满脸堆笑地说道,“小的走得时候皇上特意嘱咐,忠王公务繁忙,此案不必操之过急。”
“臣谢主隆恩。”李云天闻言眉头微微蹙了一下,接过圣旨后高声谢恩,看来这次薛瑄难逃一劫。
虽然正统帝在圣旨里让李云天查清贺氏杀夫案和薛瑄受贿案,看似想要查清这两件案子,但又让那名宦官传口谕不要操之过急,这就使得正统帝的表述显得有些前后矛盾,如果正统帝不着急这两起案子的话为何如何匆忙就下来了这道圣旨?
不过,如果注意到圣旨里提到司礼监的话,那么李云天心头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司礼监的首领是王振,而薛瑄入狱可以说与王振有着莫大的干系,正统帝此举将使得薛瑄无法从这起受贿案中脱身,很显然王振肯定会从中作梗的。
对此李云天并没有什么好办法,王振这次可是奉了皇命来督办案子,从某种意义上其言行代表了正统帝,李云天不得不对其进行妥协,否则势必遭到正统帝的嫉恨,这可是他不愿意看见的一幕。
“王爷,皇上的这道旨意下的也太快了吧!”等那名传旨的宦官离开后,陈智不由得来到李云天的身旁,皱着眉头说道。
按理说,正统帝已经派人把薛瑄的奏章给李云天送来,已经有着让李云天处置贺氏一案的寓意,好像没有必要下这道旨意,而且还算上了司礼监。
按照大明的定制,司礼监并不是大明的司法衙门故而没有审案的权力,最多也就是派人去听审案子,然后把案子向皇帝禀报,直接参与审案的现象非常罕见。
毕竟现在不是明朝中后期宦官篡权的时候,宦官们还没强势到压制住外臣,进而为所欲为的地步,很多朝廷的规矩都要遵守。
可正统帝这次下旨竟然把司礼监也算在圣旨上,要起与三法司共同审案,这样一来就赋予了司礼监的太监审案的权力,使得其不再是案件审理中的配角。
“天威难测。”李云天隐隐约约地意识到正统帝对贺氏一案的态度好像发生了变化,他不便于说破,唯有笑着回答了陈智。
“王大人,本王就赵家的那些街坊以及赵都指挥同知的同僚交给你了,务必要从中审出蛛丝马迹!
随后,李云天的视线落在了神色复杂的王文身上,不动声色地叮嘱道,身为大明亲王后他已经不方便再审案子,故而自然要通过王文等人来暗中掌控案子的进展。
“王爷放心,下官一定不会让王爷失望。”审理这些贺氏一案中的小虾米可难不倒王文,再怎么说他也是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有着丰富的审案经验,闻言想李云天一躬身,沉声回答。
这并不是李云天不想让王文审贺氏等相关的涉案人,由于贺氏等人现在被关进了锦衣卫的诏狱里,现在正统帝的态度不明故而不方便派人去要人。
不过,也不要小看了贺氏的那些街坊邻居,以及死去的赵都指挥同知的同僚,从他们那里肯定能有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
在李云天看来,贺氏杀夫案中有着许多的线索可以寻找,并不一定非要从贺氏等直接涉案人的身上入手,从一些间接人士那里往往能有意外的发现。
薛瑄入狱后,内阁首辅杨溥和礼部尚书胡滢等文官集团的领袖纷纷进宫求见正统帝替薛瑄鸣冤,认为薛瑄乃正人君子不可能做出收受贿赂这种龌龊的事情来,一定是有人从中栽赃陷害。
在一波又一波前来乾清宫觐见的大臣狂轰滥炸下,正统帝被弄得头昏脑胀,唯有强打起精神面对着那些慷慨激昂的大臣的说教,说什么“亲君子疏小人”、“谏者无罪”等等,就差指着鼻子呵斥正统帝是个昏君。
正统帝心中暗自感到恼火,不过那些正义凛然的大臣都是朝中重臣,而且又是打着忧国忧民大义的旗帜,这使得他唯有强行压抑着心头的怒气,如果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在的话朝中的这些文臣岂敢如此无礼。
归根结底,作为一名少年天子,正统帝的实力和权威还是有些弱,因此未能威慑住朝中的那些权贵,君权和臣权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利益体,一方强势另一方必定低落。
等那些文官走后,正统帝将乾清宫里的东西砸了一个稀巴烂,将怒火统统发泄了出来,使得现场的内侍和宫女噤若寒蝉,他们还是第一次看见正统帝发如此大的火气。
李云天得知此事后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嘴角流露出无奈的苦笑,正统帝即便是再年幼那也是大明的天子,那些文臣的行为确实有些过火,这样一来只会激起正统帝的逆反心理,到时候吃亏的还是那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