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鉴宝秘术> 第四四二零章 一代砚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四二零章 一代砚师(2 / 2)

给砚石凿大坯、平底、围石、做花、打磨、抛光……罗星培教他使用不同的刀具,

作深刀、浅刀、斜刀、细刻、线刻、缕空、通雕等技法。

李铿第一次在砚石上设计的《丹凤朝阳》图案,兴高采烈地拿给师傅看,却换回一盆冷水:“布局不合理!”

罗星培指出应修改之处,并用刘禹锡的《浪淘沙》“千淘万漉皆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来勉励他。

于是,李铿牢记师傅的谆谆教诲,想起诗中淘金女的艰辛,他熬夜设计,反复琢磨造型与布局艺术。

1971年,李铿被派到广省工艺美术培训班脱产学习3个月,其艺术素养得到了提升。

李雄才的学生画家李国华,时任肇城工艺厂的厂长。

李雄才经常来厂里给工人讲课。

李铿凭着父亲与李雄才是昔日同事的关系,深得李雄才的教诲。

端砚制作要‘因石构图,因材施艺’。

李铿又从徽省歙砚、甘省洮河砚、晋州澄泥砚等大师们的作品中得到借鉴。

1972年初,该厂开采到一块优质砚石,圆形胭脂火捺,直径达13厘米。

有老师傅提出:大火捺似衔山的夕阳,可制《百鸟归巢砚》。

而李铿则建议:“这设想与石品贴切。但常言道:‘鸟倦还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百鸟归巢,难现生机,有没落之感。”

“铿仔,你认为该怎样设计呢?”在众人追问下,李铿直抒己见:“近日国府下发了周大人签署的关于振兴工艺美术的46号文件,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春天到来了。

依我看,那大火捺酷似喷薄而出的红日,将它做成‘百鸟鸣春’砚,表达‘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主题。”

福利色色漫画,你懂的!(记得自备纸巾)长按复制xlmanhua搜索>搜狗阅读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