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鉴宝秘术> 第三六零五章 高冷瓷器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六零五章 高冷瓷器二(2 / 2)

产一窍不通。

因职责所在,并且为了不负皇命,他一方面知人善用,在雍正七年派厂署幕友吴尧圃去着名的色釉瓷产地洛州禹县钧窑调查陶瓷釉料的配制秘诀,其后又在御窑厂加紧研发新产品,并‘呈进仿钧窑瓷炉大小十二件’;

另一方面从头开始学习陶瓷生产工艺和窑厂管理经验,逐渐由外行转变成内行。

其《陶人心语》记载:‘用杜门、谢交流,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

从雍正六年到雍正十三年的短短八年间,景德镇御窑厂计费数万,所烧造的产品不下三四十万件,各类品种共计57项,其中大多数是色釉瓷。

既有仿汝窑、仿粉定、仿钧窑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和梅粉青,仿官窑茶叶末、皮绿和浇黄,仿宣德鲜红和宝石红。

又有法青釉、西洋紫色器皿、抹印器皿、彩水墨器皿、山水、人物、花卉和翎毛仿笔墨浓淡之意、黄五彩器皿、洋彩器皿、乌金釉(含黑地白花和黑地描金两种)、西洋乌金器皿、抹金器皿等创新品种,玲琅满目,异彩纷呈,却以天青、祭红最为突出,达到了极高水平。

后来,人们将这一时期由唐英督烧的御窑制品称为‘唐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