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天下霸权> 第十四章 永清天王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永清天王会(1 / 2)

不过打行在吴地兴盛,直隶却是少有,官府对这种组织也多加防范,所以这天王会大多数时候也只是在地下行事,直隶分堂也不敢开在京师,而是选在了略显偏僻,却又扼守京师要道的永清县,分堂的名字,也暂时叫做永清分堂。du00.com

因北地限制打行发展,所以天王会在永清并未公开存在,而是以永清标行的名义活动,据赵小桂所知,永清标行日常人手数百,但和其有关联的更多,平日里永清标行不仅替人运输货物,还会协助乡里协调纠纷,维护当地治安,甚至于它的存在,多少会影响到县衙的决策,赵小桂甚至听说,知县大人和孙不二也过从甚密,显然两人之间有着某种关系,联想到永清天王会只是一个分支,其在吴地的总堂架构更为庞大,影响更深。如此看来,这天王会分明是一股潜在的强大势力,只是不知道这样一个组织,其存在于世的背后目的究竟是什么。

永清县位于永定河口前冲击平原和扇前洼地低平原的交接地带,有名的永定河便横穿永清县境内。其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境内面积七百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七八万人。

永清县最早建于春秋时期,汉高祖五年置益昌侯国,东汉世祖建武十三年废益昌侯国置安次县,后在隋唐时期先后更名同泽、武隆和惠昌,至唐天宝元年正式改名为永清县,一晃已经过去了八百多年。

由于建县较早,永清县颇有历史。这里有不少历史古迹和文化传说。赵小桂对历史了解并不深,但是到了永清县,却是实实在在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一脉传承。尽管不是地球所在的那个世界,有些名词也有偏差,但两者之间的大部分历史却完全相似,从汉代的韩信点兵。到宋辽战争时期的杨家将抗辽,这里不同时期的历史遗迹和相应典故丰富而详实。在宋辽战争时期,永清县作为宋辽双方的交战缓冲地带,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传说。这里有昔日杨家将在此地抗辽,布下磨齿地迷魂阵、狼城寨、六郎台等的遗址。而一些关于穆桂英大破迷魂阵、彩木营取降龙木、穆桂英首破东西阵等桥段的历史传说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不过虽然永清县颇有些历史,但它的经济状况并不好,虽然耕地不少,却因为当时的自然和地理条件所限,农作物产量并不高,而永清本就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农业产量上不去,经济也自然始终没有大的起色。

天王会的存在,让村子里不少富余年轻劳动力有了营生,多少缓解了当地很多人的生活压力,加之天王会本身代运贵重或者大宗货物,甚至保护乡民出行,已经有了镖局的初期萌芽。这种形式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不少方便。所以天王会在当地的口碑很好。

赵小桂在这里名义上是永清天王会会众,但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他这个会众却做得十分滋润,作为一名普通的会众,天王会永清分堂的堂主孙不二却不会对他颐气指使,而是小心谨慎地照顾着他。而且赵小桂整天不干什么事却一个月有十两银子的支用额度,行动也不受其他人限制,自己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应该说简直就是无拘无束。

这种待遇让他在天王会众人的眼中也变得特殊起来,很多人看向他的眼光中带着很深的疑惑。

要知道十两银子几乎是当时一个家庭半年的收入了,明末一个知县的薪俸也才每月四十五两,赵小桂拿着高薪不干活,自己都不好意思,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前世就过惯了穷苦日子的他还是把银子笑纳了。

优厚的待遇让天王会永清分堂的会众都感到眼热,不少人都觉得孙不二对赵小桂太过放纵。有的人甚至私下传闻,赵小甲是这孙不二的私生子,本名叫孙小甲,正因为如此,孙不二才对他优渥有加。这些传闻越来越逼真,越来越细腻,到后来编造谎言的人自己都信了。

传闻到了分堂主孙不二耳中,他也只能无奈地撇撇嘴,却没有解释什么,这更坐实了人们心中的猜测。

孙不二年近而立,身材魁梧,据说自幼习武,有一副好身手。为人仗义,好广交朋友,在永清县颇有名声。

天王会绝非一般松散民间组织,而是有着自己的完善架构。分堂主孙不二之下,又分内外二舵和刑舵这三大机构,分别管理永清县内事务和与外地联系事宜以及内部会众奖善罚恶。内外舵之下各设东南西北四香堂,其负责区域也是按方位划定。刑舵有刑舵主一人,下辖内事外事两香堂,内事香堂负责对会众监管,外事香堂负责理会外诸事,说白了,就是负责对付天王会对手或者其他一些隐秘事务。这里内外二舵又被称为显舵,刑舵又被称为隐舵,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各行其事。

如此完备的架构,严密的组织,给赵小桂的感觉简直就是一个完整而有效的管理机构,让人不由得浮想联翩。

无所事事的赵小桂整日里在永清县城闲逛,倒不是他玩物丧志,赵小桂其实是在借机熟悉永清县的情况,同时也是熟悉这个时代的情况。当然这样整日里闲逛的好处就是几乎半个县城的人都知道了赵小桂这个人的存在,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