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弘将自己现在的实力和两大帝国做了对比后,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读零零小说都说事在人为,但是袁弘现在还真的没有感觉到多少人定胜天的力量。
只有当身临其境,人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痛苦。
袁弘现在很佩服,当年太祖究竟是多么的精彩艳艳,能够凭借一介书生的力量去征服整个中国。太祖最开始的时候可是手上一点兵力都没有,只是给图书馆看大门做图书管理员的。而且太祖早年的最大梦想是开一间肥皂工厂,专门从事生产肥皂这种高科技产物。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制造肥皂的专家!
早年在学生时期太祖曾参见军伍推翻清王朝,1912年因为革命目标已经达到所以离开军队继续去学校学习。此后又曾想过成为警察,后来因为看到一所制造肥皂的学校的广告,它不收学费,供给膳宿,还答应给些津贴。这是一则吸引人、鼓舞人的广告。它说制造肥皂可以大大造福社会,富国利民。太祖当即改变了投考警校的念头,决定去做一个肥皂制造家。太祖在这里也交了一元钱报名费。
紧接着,太祖又曾想过做一名师范教师——原因是太祖没有钱进大学,只得读是师范学校,准备当教员。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
所谓时势造英雄便是如此了吧,当时势造出来英雄之后,英雄又会反过来影响事实。
袁弘不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时势中究竟能够造出一个英雄,就正如同他不知道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东拜罗帝国商人眼中的肥羊一样。
六十多头猛犸啊,还有接近一千多头的羊,可惜的是没有马。如果有牛的话就更好了,两大拜罗帝国对于耕牛的需求可是非常旺盛的,有牛就代表着粮食的产量有了保证,这种事情谁都清楚。
一头牛的价格在东拜罗帝国内和战马是同等的。
这一定是一个大部落,要不然是不会拿出这么多的东西的!
一时间大部分的商人都将心思打在了袁弘身上。
至于袁弘本人,原本还对这次交易抱有一点****,所以一口气将部落里所有的猛犸都带来了,因为对于他来说,猛犸一点作用都没有。或者说,对于所有平原上的部落来说都没有用途。
猛犸虽然体型巨大,能够提供的肉多。但是相应的,每天进食的饭量也就比普通的家畜更多,养活一头猛犸可比养活一百头羊要来的困难得多。偏偏一头猛犸所能带来的价值还赶不上一百头羊。要不是难免的拜罗人对猛犸有需求,说不定猛犸早就被游牧蛮族们狩猎的灭绝了。
他们不知道拜罗人为什么需要猛犸,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用猛犸和拜罗人交易。一头猛犸的价值从提供的口粮多少来看比不上一百头羊,但如果和拜罗商人交易的话,一头猛犸可比一百头羊要贵得多!
其它的人不清楚拜罗人为什么要买猛犸,可是袁弘却在心中猜出了个大概。
很明显,猛犸绝对不是用来吃的——拜罗人买猛犸,为的肯定是战争!用猛犸做坐骑,建设一支猛犸军队。
战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出现过的一种特种部队,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现代部队中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杀伤。
这不是开玩笑,在人类战争的历史上,用猛犸的后代象做坐骑的军队可不少。整个印度加东南亚,再加上中东地区。印度的战象部队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吠陀时代到成吉思汗的后裔建立的莫卧儿帝国,战象部队的身影一直都存在。而在中国,同时期的商朝也有战象部队,不过用的战象是早就已经灭绝的黄河象。中国的南北朝时期还有用战象的记载……
东拜罗帝国打了一个好主意,让他们来旬阳猛犸虽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驯养一头猛犸耗时太多,消耗的财力物力人力也不少。可是假如让平原上的游牧蛮族代劳的话不就好了。
反正他们本身就是游牧的部落,在放羊牧马的同时养点猛犸也可以吧。况且,一头由游牧蛮族抚养长大的猛犸和拜罗帝国商人交易时也不过是几十口铁锅——这种交易实在是太划得来了!每年,东拜罗帝国官方都会组织商队去东部平原上进行交易,交易的大头是猛犸、牛和马匹。
西部平原由于距离过远以及太靠近西拜罗帝国的缘故,东拜罗帝国官方并没有委派正规的商队,以免刺激西拜罗帝国的上层人士。
所以这就给了民间商人一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他们只需要跑这一趟,交换回猛犸,转手卖给政府就是百倍的利润啊!
有别人替自己养猛犸,而且还可以低价买进,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加美妙的事情呢。东拜罗帝国就这样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这种由于科技上的巨大代差而带来的惊人利润。
可怜平原上的游牧部落还认为这种交易并没有多少不公平的地方,也许有,但是应该不是很大。
“请问谁是这个部落的首领?”一个腆着大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