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回吴淞江水见证发展史
上海滩人敢为天下先
上回说银狐集团进驻上海,应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人民之邀,彻底治理苏州河。银狐领导层毫不含糊,号召一大批水利工程专家和桥梁工程专家,群英荟萃苏州河畔,只待上海市政府的配合,决心要把苏州河打造成中国的泰晤士河,上海的玉带。
两对双胞在筹备婚礼,牛正昀、白小仙又悄悄地回到了苏州河改造指挥部,龙也正好“出院”。“走,天气晴好,我们去做航拍。”“我也去,以后这些事不许少了我。”“你在家整理江底水文资料,我不内行。”“不行,不能让你一个人去冒险。”“好好,把那些资料交到设计室,也给专家们提供一些依据。走!”“两位,发现什么变化么?”“什么变化?不就是洗了个澡嘛!”“美国专家乘专机过来,在我的两翼下安装了两块铁电池,可以储存各种能量,光能、电能、热能等,充满电可飞行1000公里,陆行3000公里,单块。”“恭喜!以后基本不用掏钱加油充气了。省下的钱全部给你做保养,建一个跟踪保养机制。”“可别再让我钻那种臭水沟了,现在还恶心。”“啊!你也有心?”小仙笑弯了腰。“你没心,你没心怎会他一提到别的女人你就生气!”“你,找抽了是吧!”这回轮到牛正昀笑了。航拍在轻松愉快中进行,一天飞了个大“棒棒糖”,及吴淞江来回、太湖流域一圈,像个曲柄的大棒棒糖。空中和水底的资料是专家们很难弄到的,给他们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世界上任何财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世界上任何文明也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提起上海,世人都知道他是中国最大城市,也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他也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吴淞江下游有一支流叫上海浦,这一冲积平原叫上海县,上海由此得名。整个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小范围又处黄浦江、吴淞江冲积滩涂,中国人口头禅称之为上海滩,就像称北京城、天津卫、重庆山一样。上海,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处黄金水道:万里长江入海口(一说上海由此得名),数万里海岸线中段,沿海高速中心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中国大陆三大科教基地之一(北京、上海、合肥),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政治、军事、文化也是重点。如果说中国是一条巨龙,北京是心脏,上海则是龙头。有个小笑话说:北京人的眼里外地人都是下级,因为北京是首都;广州人眼里外地人都是侉子,因为广州在南方;上海人眼里外地人都是乡下人,可见上海城市化程度之高。早先,人们常称上海是东方巴黎,如今,西方的巴黎已经没办法与上海比了。上海是人民的,是上海人民的、是中国人民的,也是世界人民的,是国际化大都市。
古代,上海地处吴楚之地,曾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邑地,今天的黄浦江也称春申江,上海也别称“申”,据说黄浦江就是春申君苏浚的。最先,上海本土居民大多以渔业为生,他们在浅河及滩涂下水捕鱼。他们发明了一种渔具:用竹批编制呈栅栏状,曲折至于浅水中,鱼可进入但是出不来,便于抓捕,至今仍用。这种渔具叫“扈”,“扈”通“沪”,所以上海又简称“沪”。有捣蛋的人会去水边垂直提起“扈“,鱼儿全跑了,这就是“飞扬跋扈”。唐朝中期,此地设华亭县,是上海建县之始;宋末置上海县;1292年,元朝置上海县,一般认为这才是上海市的起点;到了明朝,随着航海业的高度发展,上海逐渐兴盛,建设城市,辖有华亭县、青浦县、金山卫等;清朝是隶属江南省松江府,设有江海关。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根据《中英南京条约》规定,1843年上海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这个在帝国主义大炮威逼下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却开启了上海对外通商的序幕,奠定了它迅速崛起的基础。从春申君,到孙中山,到蒋介石,到我们的老领导,都在上海留下足迹,他们对上海的发展只是其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劳动人民才是他发展的主力。劳动人民就是长河。
闲话少叙。吴淞江发源于江南鱼米之乡:太湖。降水丰沛,植被丰茂,却流淌着浑浊恶臭的水,就连无所不能的龙也不敢接触。吴淞江流淌的黑水,见证了这一区域工业发展的进程,体现工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给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缩影。三废的无序排放,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但是造成的破坏也给人类生存带来危机,治理迫在眉睫。这种低投入高回报的生产模式,短时间内确实给国民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经济繁荣了再回过头来进行治理是需要很大投入的。这种走弯路的模式,利弊尚无定论,需要很长时间的考证。上海是中国的龙头,它是发展的标兵,现在他又回头要做治理的标兵。十几年前,上海人民和上海的领导班子就积极探索治理内河的途径,有实验、也有投入。当2010世界博览会申办成功时,对苏州河的彻底治理正式纳入政府工作内容。他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全市范围内的工业整治。1。首先在城市外围征地开辟了十个大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