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改革开放大美女进城
父死母走小伙子成贼
关于红花、绿叶双胞姐妹的遭遇,我们得从头说起。读零零小说
纵观中华大国历史舞台,罪恶与文明并进,战争与和平交替,农民演绎主角。且不说暴秦统治,陈胜、吴广起而推翻;杨广荒淫,瓦岗人聚而对抗;大元无道,朱元璋取而代之;只说1927。9。9,老领导号召以农村包围城市,把农民武装起来闹革命,奠定了共和国的基础;与国民党夺江山,发动三大战役,老领导说是人民战争,不如说是农民战争,农民是胜利的保障;再说我们伟大的老领导迷信“共产”主义,吃大锅饭、搞官僚指挥,把新生的共和国推向深渊。又是农民,把共和国从深渊中拉了回来。1978年冬,18位小岗村农民在村支书的《托孤书》上签字按手印,表示如果支书因为把土地分给农民而遭不测,18人将永世照顾其后人。这一举动正好与邓大人的分田给农民的政策暗合,18位农民成了勇士;假如国家没有酝酿这一政策,这18人是否就是李自成、洪秀全之类。自然政策与民意暗合,推行起来如风起云涌,瞬间席卷中国大地,改革开放就此拉开帷幕。改革开放是以农民为先锋,以农业为基础的。就在改革开放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在大乾山出了这么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起起落落、悲悲喜喜。
城西县有一大圩子,圩中驻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圩旁有一村子叫圩头村,村中有一女子正长大成人。不知此女姓啥名谁,具体年龄,只以美女称之。美女初中毕业,人物长得出类拔粹,山村中如鹤立鸡群。你看她怎生模样:身高1。65公尺以上,体重55公斤左右,三围明显,形体矫健;长脸型饱满润泽,虽不粉嫩但光洁,虽不细腻但健康;两弯浓眉如春燕展翅,一双大眼似秋水点波,唇红齿白,面貌含情;一条大辫子拖到脊梁沟;臀肥腰圆,走起路来大步流星,矫健轻快;是那个年代劳动女性健康美的典型代表。那时候初中毕业在农村算是知识分子、有文化的人,眼光颇高,周围的小伙子、庄稼汉她看不上眼,追求的人排成排,她视而不见;赞美的话流成河,她充耳不闻;趾高气昂,不可一世。
不知什么时候,美女和部队的年轻军官好上了。军官高朗英俊,五官端正,一身戎装威风凛凛,谈吐举止有礼有节,真是那些农村汉子所无法比拟。两人花前月下、田间地头、山坡树林到处留下她们出双入对的身影。这女未嫁、那男未婚,谈情说爱合情、合理、合法。那个时候早已提倡自由恋爱,村子里的人,部队的人都支持她们,军民一家亲嘛。女方父母求之不得,小伙子是连级军官,城里人,而且是干部家庭,能看上自家女儿那是女儿的造化和福分。更何况,年轻军官隔三差五的从部队里提些粮食、种子来走动,最难得的是有肥皂、胶鞋这些农村人可望不可得的“紧俏”物资供应。可谓是鱼游深水鸟站高枝。
正当美女憧憬美好未来,编制向往生活的时候,军官数日不来。热恋中的男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何况数日不来!美女心中忐忑,寝食难安,鼓足勇气去部队打听。不打听则已,一打听,美女如五雷轰顶,似万丈高楼失脚、扬子江心断缆崩舟一样。为何?好心人告诉她:军官转业,因为户口问题无法带她同去,只好不辞而别。美女这可受不了,肝肠寸断,几不欲生。可也没有办法,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去医院做了人流。好在最困难时军官帮过她家,这让她冲淡了对军官的怨、恨。
时间是抚平创伤的良药,转眼美女成了剩女,亲戚朋友绞尽脑汁给她找对象,她心如止水。一个春天,亲戚带来一位,据说是城里国营大厂的技术工人。美女本不想见,但碍于亲戚的情面,勉强一见。来人1。7公尺不到,鸭舌帽,中山装,表情拘谨。大美女应付,心不在焉:“城里人?”“58年大办钢铁时进城的,原来也是农村人,老家就这儿不远的山里。姓阮,人多叫我小阮和阮师傅。”“58年进城?十多年了,那你今年多大了?”“这,这,不,不小了,三十多了。”简短的对话打动了美女,不是因为阮氏的老实,而是因为他的年龄与外貌不合。三十多岁在农村已经是中年汉子,而阮氏还是个大小伙子。封闭已久的情感世界豁然打开,大美女和阮氏结婚了。一个在生产队挣工分,一个在城里拿工资,那个时候是小康生活。后来有了大树,再后来又有了红花和绿叶,分田到户实行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周围富裕的人逐渐增多,大美女在农村呆不住了。可是阮氏木讷,不善于活动,不能给大美女在城里找工作。大美女倒也敢闯,带着孩子果断地迈进城市,到处打零工。厂里还算照顾,给了两间房子,一家五口虽然拥挤,但也其乐融融。数年前,钢厂不远处新开了一家大酒店,大美女应聘上岗。没有文凭、没有工作经验、又没有关系,大美女只能打杂搞卫生。农村种田出身,打扫个卫生还算轻松,工作受到肯定。
一天,大美女正在二楼走道拖地,全然没在意正有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