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节视察“菜篮子工程”(续)
古近涛好像根本没感觉气味难闻,蹲下身来,先摘了一朵蘑菇,又摘了一簇木耳在手头仔细端详,看了片刻,笑道:“你们西区很好,工作有主动性,能想到大棚种菜,用防空洞培育木耳、蘑菇,很好。关区长,你放下枪杆子来搞地方建设,很好。有一个成语叫铸剑为犁,由你这个军人想出将防空洞改成蔬菜基地的法子,还真符合这个成语,古人的成语很生动啊!”
关中坚是部队转业干部,是从枪林弹雨里杀出来为国家立下过赫赫战功的硬汉子,用铸剑为犁这个成语来形容他,是再贴切不过的事情了。被古近涛书记这么一说,关中坚不自觉地挺了挺胸膛,脸上洋溢起一股自豪的神情!
从防空洞看罢木耳、蘑菇,一行人回到办公楼,从刚开始的兴奋里摆脱出来的古书记就在区委会议室召开了一个临时会议。古近涛本是一个干实事的,他不满足于流于形式的表面文章。所以这一刻,坐在会议室里,他就开始考虑具体的部署问题。
古近涛、郝海、关中坚、还有直接负责这个项目的副区长陈天以及农科院的两名专家在座。
“郝海、关中坚同志,这个大棚种植蔬菜和培育木耳、蘑菇、豆芽菜的事,搞得很好,很有创造性。具体的情况,给我们介绍介绍,如果要迅速把它推广开来的话,还需要做些什么工作?”既然他们俩投入了自己的麾下,而且本身有能力,做出的事情也是极为出色的,古近涛自然也不吝于出力提携他们,帮他们出政绩,将他们树为典型。
郝海示意了一下关中坚,要他来回答古书记的问题,“在农科院专家的帮助下,技术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我们已经整理了一份完成的资料,如何利用大棚种植蔬菜与防空洞培育蘑菇、木耳、芽菜都整理好了。只要按照这资料进行操作,完全能够达到您今天看到的效果,所以说迅速推广是没有问题的。现在主要面临的是资金问题……”关中坚一直对这件事很关心,虽然后期交给了副区长陈天,但他对这件事方方面面了如指掌。
关中坚开始掰着手指头一样样给古书记算钱:楠竹篾条要多少钱、塑料薄膜要多少钱、肥料要多少钱、农药要多少钱、投入人工要多少钱……通算下来,建一个四百平方米的大棚,差不多要投入一百五六十块钱。另外,如果天气太寒冷,要将塑料薄膜加厚,同时还要在大棚内加装电灯取暖,这样投资还要再增加几十元。至于防空洞里培育木耳、蘑菇,豆芽,倒是便宜很多,因为不需要专门修建场地,主要的投入就是照明和培养基及菌种还有农药和人工的投入。
古书记很平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但如果真熟悉他的话,能从他的眼神里看到压抑不住的兴奋。关中坚将纯技术性的问题汇报完毕之后,古书记微微扭头,望向左边的郝海。
这个事情是在西区试验出来的,理所当然要先在西区搞个大面积试点,如果大面积试点也获得了成功,将根据这里摸索出的一套方法和模式,才好考虑在全市甚至更广阔的地方推广。
涉及到西区的事情,即使古近涛是市委书记,也需要征求一下郝海这个区委书记的意见,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郝海咳了一声嗽,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古书记,是这样的,大棚种植我们打算先在银盆岭等几个村试点,先搞两百个大棚看一看,再多的话,区里财政也负担不起。”
古近涛微微点头。两百个大棚,照关中坚刚才的算法,大约需要投入三万六千至四万六千块钱左右。倒不是说西区财政真穷到只有这么点钱的地步,而是时近年关,要用钱的地方很多,郝海这个家不好当。
“利用防空洞培育蘑菇、木耳、豆芽菜,不用过多投入,我们区里准备大力推广。只要哪个单位有防空洞,就在哪个单位搞。区里提供技术支援和菌种,其它的由各单位自己解决。”
……
现在的潭洲,省市两级政府机构办公的地方相隔不远。当天中午,两边的食堂都推出了好些小菜,让吃土豆、萝卜吃腻了的工作人员直说要表扬食堂的工作人员。
原来视察完毕后,古近涛拒绝了在西区吃午饭的建议,他说:“在你们这里吃饭,以后有的是机会。今天要趁热打铁,把这件事汇报给省委省政府的领导。”
古书记不在西区吃饭,本来还让郝海、关中坚等西区干部挺沮丧的。没想到古书记竟然说要将这事汇报上去,这下让他们大喜过望。
于是,他们准备了一辆解放牌地卡车,将试验大棚与防空洞里所有能采收的蔬菜都采了个精光,菜篓子摆了两层,将车厢塞得满满当当。
所以的青菜都装上了车,在西区干部的目送下,跟在古书记的小车后走了,可大家还在议论纷纷。
这天中午,省委书记毛用致与省长刘征接到省常委、潭洲市委书记古今非的电话,说在省委的小食堂请他们用餐。两个人都觉得奇怪,古近涛这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前一后走进了小食堂,见到古近涛正吩咐食堂的工作人员。寒暄了几句,准备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