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重生之江山激扬> 第一百五十二节《亮剑》的原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二节《亮剑》的原型“...(1 / 2)

第一百五十二节《亮剑》的原型“王疯子”二

一九四三年,********命令王近山率十六团赴延安扩编,保卫党中央。同时护送一批干部及家属转移到大后方。这是一项十分棘手的任务:一方面上级要求尽快到达延安,路上尽量减少战斗,甚至不得战斗;另一方面沿途又因为日军即将进行扫荡,根据地外围布满了封锁线,不得不战斗;更重要的是十六团还要拖家带口,保护大批非战斗人员,不能利索地投入战斗。时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却胸有成竹,所有人马化装成普通老百姓,离开太行山,在敌人眼皮底下迅速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封锁线。

十月下旬,部队到达洪洞县附近的韩略村,王近山却不走了。这韩略村地形险要,是天然的伏击战战场;而且根据情报,日军经常大摇大摆经过该村调动兵力。王近山就决定顺手干一家伙,他把老首长陈赓嘱咐他尽快去延安,“路上不要求战斗”的指示撇到一边,准备在此狠狠教训教训日本人。但其副手政委参谋长都不主张动手,因为敌情不明,一但有了个闪失,误了保卫中央的大事,谁都担当不起。但疯子不讲人理。十月二十二日晚,王近山带部队进入了伏击阵地。部队迅速展开部署:侦察、警戒、埋伏……整个晚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第二天早晨进入王疯子望远镜视野中的,是十三辆汽车上的二三百人鬼子。他们旁若无人地进入十六团预设的地狱。对于准备包饺子的十六团的一千二百多将士来说,这“皮”和“馅”的比例,恰当的不能再恰当了。这饺子馅,真比得上天津馆的三鲜韭菜饺,这股日本鬼子并非普通的小部队,他们是应日军驻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所邀,到太岳区来观摩“铁滚式扫荡”新战法的,由冈村的亲信旅团长服部直臣少将带队的“战地观战团”,其中包括一个旅团长,六个大佐联队长(团长),一百八十个中佐和少佐大队长(营长)和中队长(连长)。一声枪响过后,日军汽车在接二连三的地雷爆炸声中被掀翻在路旁。突遭袭击的日军官兵慌忙下车应战。我军布置在公路两旁的轻重机枪火力,居高临下,泼水般地扫向敌人。冲锋号一响,王近山振臂高呼:“跟我来,冲啊!”我军官兵端起刺刀向敌人发起勇猛的冲锋,展开惊心动魄的肉搏战。公路上刀光闪闪,喊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战士们的刺刀和大刀与日军指挥官们的军刀相互格击,闪闪的刀光下不时传来日寇狼嚎般的惨叫声。不到三个小时,这一百八十七个日军骨干军官,其中有日军战地参观团的一名少将旅团长,都被王近山和他的十六团“美美的、统统的米西米西”的了,这一仗被王疯子吃掉了至少是日本鬼子六个联队(团)的军官团,战争开始这么多年,日军还从没在一场战役中死伤过这么多军官过。

王近山见好就收,善后工作交给地方武装处理,部队迅速转移。冈村宁次获悉后,暴跳如雷:“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吃掉这股****!”于是抽调了三千多正对太岳军区进行扫荡的日军来围剿十六团,日本鬼子尾追而来,封锁了十六团所有的道路。由于王近山早料到日军会来报复,大部队又化整为零,他将部队分三路乘夜晚突围,用一个连在几个不同方向佯动,让司号员从四面八方吹号,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三千多日军连十六团的影子也没找到。日酋愠而致战,不但没有消灭王近山所部,反而其对太岳军区的“扫荡”因为兵力不足,草草收场,冈村宁次自创的所渭“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就此流产。那时有戏话:“王疯子笑,冈村宁次跳。”消息传到太行、太岳和延安,人们都为吴下阿蒙的杰作尽情欢呼,一时引起了轰动,远在太行的刘邓首长也为学生的胆略和谋略感到欣慰。

王近山到延安后,部队扩编,********当即命令王近山为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组建的新四旅旅长,保卫延安。毛Z东接见了新四旅的领导干部,毛Z东握着王近山的手说:“我早就听说有个红四方面军的王疯子,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了不起啊!革命就需要这样的疯子!”谈到韩略村战斗,毛Z东表扬王近山勇敢、果断、有胆略,能抓住战机打了个漂亮仗。王近山说:“我跟刘、邓、徐首长学打仗。”毛Z东说:“刘、邓、徐他们是我军第一代军事家,你要做我军第二代军事家。”毛Z东鼓励王近山:“你还年轻,要努力学习文化,掌握更多的革命理论,将来仗可以打得更好。”

毛Z东从此对王疯子有了很深刻的印象。以后王近山在山穷水尽之时,还没断柳暗花明之念,就是基于对这种印象的信念。

在延安期间,王近山在中央党校进一步学习、深造,提高他的战争指挥艺术。

一九四五年七月下旬,抗战胜利在望,蒋介石胡宗南军突然以三个师的兵力向关中分区淳化县爷台山地区发动袭击。于是乎,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王近山在延安又演出了一场好戏。

爷台山位于陕甘宁边区的关中分区,是陕甘宁边区南面的门户,又是楔入蒋管区的突出地带,南可进逼西安,东可切断咸榆公路。早在一九三九年,胡军就曾进攻关中,侵占了几座县城,但大部分地区仍控制在八路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