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执行的条条不落,甚至还每天安排了监督员,对大家是否遵守规章制度进行监督。看到这场面,郑栋辉都觉得好笑,没想到这些曾经的大人物还真遵守他制定的规定。而郑子浩看得这一切却颇有感触,这个时代的干部的自律性还真强,难怪经过那么乱的“十年浩劫”,***还能坐稳江山,换做他后世的那些所谓的党员来,经过这么个十年,江山真会换个颜色呢!
因为有图书阅览室的这份干的很开心的工作,郑栋辉的康复进程有着不小的进步,前两天去医院进行的体检的时候,医生说他的身体恢复的很好。这让郑栋辉干得更欢了,每天早早拄着拐杖去图书阅览室,烧水、搞卫生……忙得不亦悦乎。看得父亲工作得这么开心,郑子浩也为自己灵机一动弄出来的这事感到欣慰异常。
这天一大早,郑子浩又到阅览里来,看有什么要修理的东西要处理,毕竟父亲的身体只能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正在里面巡视的时候,听到外边吵吵嚷嚷的挺热闹的,他走出来一看,几个经常来的军队系统的老头正拽了另一个看起来只有五、六十岁的老头进来,只听那几个老头笑呵呵的七嘴八舌地说:
“你个贾秀才,一天到晚的闷在屋里干啥?出来活动活动啊,老胳膊老腿也要多动动啊!”
“就是,就算要写书,也要注意身体嘛!”
“哈哈,你们不知道,他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着写书的幌子,其实是冲着那个女编辑来着。”有个老头半开玩笑半当真地点明这老头居心不良,“你这家伙打了这么多年战,临老倒把情场当战场!瞄着人家小姑娘。”
“哦哦。”可能大家对这事早有耳闻,所以起起哄来:“老贾,你可得注意你的身子骨儿,年纪不小啦,别跟年轻人比呀。”
被大家调笑地那个老人弱弱的辩解着,其实这种调侃式的玩笑,当事人根本是辩无可辩的。
不过这老头也很有办法,马上就找到了一个目标来转移大家的话题,他指着大门上贴着的规定:“咦,这规定是谁写的,这笔字可了不得!疗养院又来了新人,住在哪?你们介绍我认识认识。”
对于他转移话题的企图,大伙却不卖帐,“老贾,你别想把矛头挪开,现在说你呢,再说,一个小孩子写的字有什么大不了的?”
那老头却正色道:“这字笔势雄健洒脱,气势奔放雄壮。正可谓‘铁划银勾、入木三分’,又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你们这些只是签名漂亮的人那里能领略人家的好,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这笔字用来写这规定,贴在这里,真是‘牛嚼牡丹’,太过浪费啊。”
大家知道这老头虽然没正经上过学,但家学渊源,几十年戎马生涯,手不释卷,是军中有名的儒将。看他说得一本正经,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着刚走出来的郑子浩,其中一个老头指着郑子浩说道:“这规定就是小郑-郑子浩写的。”
这下换作这个被称作“老贾”的老头用惊讶的眼神看着郑子浩了,半晌才笑道:“好、好、好,薪火不绝,后继有人,这书法之道有你这样的年轻人,不会衰落了,这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