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节学剑(一)
李铁在这里闲聊了一下,就说“有事”走了,晚上的时候再来了一趟,没说什么别的事,只是说“马王堆小学的老师要郑子浩在六月二十五之前赶回来,因为那天要去潭洲师范附中参加‘华杯赛’的复试”。
就这样,郑子浩就在老曲这里清清静静的养伤,有人来找老曲看病时,他就找个地方躲一下,避人耳目。在这个院子里面一连住了三天,一日三餐,都是老曲叫人精心准备的药膳,饭菜精致的不得了,郑子浩就打打拳,散散步,感觉到很是快活轻松,在老曲的精心护理下,伤势恢复很快。
这天清晨,几只小鸟叽叽喳喳的在院子里的桂花上叫着。郑子浩一大早就起了床,洗漱之后,在院子中间,有条不紊的行功走圈,一时间只觉得神清气爽。
闭上眼睛,宁神静息,听着自己沉稳的呼吸声,每一次的呼吸声,都是如此强劲有力。郑子浩能清晰的感觉到了自己的伤势明显的好转。
看着老曲一身绛青色练功服,手上拿了一口带鞘长剑,从屋里走了出来,这口剑的鞘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皮制成的,灰绿色,鳞片斑斑,古意盎然,一看就知道是很锋利的宝刃,是有着渊源流长的传承的杀人家什,绝对不是那些花拳绣腿用来表演的镀铬铁条。郑子浩心里暗想:人靠衣装这句话真是不错呀,老曲这身练功服一穿,立马就像一位练家子,而不是一个赤脚医生了。
郑子浩脸带微笑地冲老曲笑了一下,老曲笑了笑:“小郑,以前我就听过你的名字,知道你聪明,人品也不错,这几天经过我自已仔细观察,发觉确实如此。”顿了顿,老曲说道“我学过哀牢山无量剑派的一点粗浅剑术,这几天,我看你行功走桩,八卦门的功夫可说是深得神奥,学我这剑术自然事半功倍,我也相信你不会用它好勇斗狠,为非作歹,希望你再遇到前几天那样的事情时,能够更好保护自己,惩戒屑小,以后如果能够为社会作些贡献就更好了,听明白了吗?所以我今天就想代师收徒传艺,你想不想学我这‘无量剑派’的剑法?”
听到“无量剑派”这四个字,郑子浩呆住了,难道金大师的小说不是想当然的,竟然真有原型,对于老曲后面的一番语重心长的告诫,他是听而不闻,只是结结巴巴地说道:“您……您不是开玩笑吧?您说是哪一派的剑法?”
老曲瞪他一眼,走下天井:“我这无量剑,渊源流长。如果不是见你资质、人品都还不错,我又年岁己高,我还真不会随随便便地教给你,跟我来。”郑子浩颇为兴奋地跟在老曲身后。
穿过天井,打开一直紧闭着的东厢房的门,走进去冲着墙上的一幅道士画像恭恭敬敬鞠了个躬,又向着郑子浩一摆头:“本来是要三拜九叩,焚香礼敬的,现在你身上有伤,就简单点,鞠三个躬算了,小子,真便宜你了,历代收徒传艺还从没这样轻易过的。”
原来这“无量剑派”是五代后唐年间在一位原来道号“清阳子”的云游道士在南诏无量山创立的,他在云游到无量山剑湖之时,见山水秀丽,风光旖旎,便在此筑庐收徒课艺,后来门徒日众,声势鼎盛,一时心雄万夫,要过一过“开宗立派祖师爷”的瘾,遂改号“无量子”,创立“无量剑派”,在滇地声名赫赫,后来虽然式微,但却一直传承不断。
曲华顺的父亲昔年与“无量剑派”的当代掌门交情莫逆,知其武功高强,遂让曲华顺拜其为师,习得一身剑术,后来种种变故,曲华顺蛰居山野,本己心灰意冷,意欲将一身本领带入土中,没想到郑子浩却在此时撞入他的眼中,曲华顺一见就觉得亲近之极,说不出的投机,遂动了传艺的心思,要知道曲华顺的一身剑技已经远非“无量剑派”所囿,可说是搏采众家所长,别有所得。他当年曾在其父安排下,游历华夏锦绣山河,曾在南京中央国术馆成为“剑仙”李景林的入室弟子,习得其传下来的剑术。
要知道这李景林是民国时候有名人物,是近代武术大师兼军事将领,武当剑术传人,时人称其“神剑李”、“剑侠李”和“飞剑李”、“武当剑仙”。这李景林籍贯:河北省枣强县恩察。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东北军著名军事将领,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国术馆的创始人。当时在旧中国武林之中,李景林和孙禄堂齐名,时人都称他为“剑仙”。曾先后担任东北陆军第一师师长,直隶军务督办等要职。一九二六年六月,李景林通电全国,宣布下野,从此不问军政事,专心从事提倡武术。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三日,因突患痢疾,在济南病故,年仅四十七岁。
李景林自幼师从武当剑传人宋唯一,修习武当的剑法,在进保定军校前特地带艺投师到近邻永年,向太极杨建侯学艺,成为杨家稀有的外姓徒弟之一。他武术高强,练剑之时,旁人只见他“于无剑处,处处皆剑”,身法纵横飘忽,出手快如闪电,运剑出神入化。他的高超武艺完全征服了国术界。他军旅生涯中剑不离身,对习武之人另眼相看。戎马征战之余还以重金礼聘当时武林名家诸如八卦名师贾凤鸣、武学泰斗孙禄堂等人聚其寓所,彼此间相互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