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状元山贼> 第一百四十六章 火中取栗(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六章 火中取栗(上)(1 / 3)

也不知道朝堂之上的大人物们是怎么想的,为了让天下苍生免受战火之苦去和金国特使勾勾搭搭商量着怎么结束战场这可是大好事啊,怎么就能藏着掖着呢?完全应该光明正大地说出来,这样才能让天人在最大程度上了解到他们的良苦用心,也才更有利于这些默默耕耘的重臣们光宗耀祖名垂青史么。Du00.coM

怕提前泄漏了消息,让别人抢了风头?要说这也确实是个值得顾忌的大麻烦,毕竟这种好事并非经常都能碰到的,逮到了机会谁还愿意轻易放弃啊?可再怎么说他们也是位高权重的功勋显贵,一般人长了几颗脑袋敢去和他们争功抢利?真有那能耐跳出来瞎搅合的,最少也得是皇亲国戚甚至太上皇那种级别了吧,真要是瞒过了这些人那事还怎么能成?

害怕天下人误会,说他们是卖主求荣的****?又多虑了不是?就这种推进民族融合的大好事,百姓们拍手称赞都还忙不过来呢,哪还有那闲工夫?再者说了,即便是真有那么一小撮必有用心的迂腐文人在后面说三道四,那也不能被算做个事啊。要知道,这可是为后人所敬仰的两宋时期,在这个时代为官者有两件事做了也不会挨骂,运气好还能混个流芳千古。

这第一么当然就是贪赃枉法,而那个没被挨雷劈的云翊给拐入军中的朱大忽悠就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奉旨出任浙东赈灾和恢复农业生产的提举使,朱大忽悠不好好借机大肆敛财,却非要去和刻剥百姓、搜括民财、贪污公库的唐与正做对。结果呢,朱大忽悠手握铁证参了六次都没能扳倒唐大人,最后不得不以辞官相要挟,才逼得官家为了照顾他的面子而把唐大人平调到了别处继续为官数任,借口也还只是生活腐化。

唐大人借着天灾大发横财,好像也并没有因为朱熹的迂腐而蒙受太大损失,反倒是那个不识时务的朱大忽悠因为这事而遗臭万年。谁让他运气不好,在办案的时候招惹了个不该招惹的人,撞上唐大人包养的一个官妓呢?严蕊那是谁啊,人家可是千古传颂为天下众多文人骚客所追捧的名妓啊,惹了她那还能有个好?依律惩处,那是朱大忽悠在公报私仇欺凌弱小,在宋代使出了明朝的刑罚,就算朱大忽悠也是个不太合格的穿越者可以吗?

羊肉没吃着反倒沾了一身腥,至于朱大忽悠在淳熙八年出任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时,没事就搞点微服私访,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弹劾了一批贪官以及大户豪右的破事就更别提了。要不是因为这,人家正忙着发家致富的王淮又怎么会抽空指使手下抨击理学,首次就此提出了伪学的说法?

从朱大忽悠的个人经历就能看出来,在两宋时期迂腐是没问题的,但反腐绝对不行。毕竟朗朗乾坤之下众正盈朝的大宋朝廷,还真就找不出几个领着高薪没营私舞弊的,这其中也包括了某位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黑碳头,当然这位要稍微好一点,人家只是一转多能干一件差使领几份俸禄而已。

而在两宋朝堂之上,比贪腐还要正常的那自然就得是出卖自己国家民族的利益咯,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对比当然还得算是岳武穆与秦侩。岳飞一生精忠报国,最终却被扣上了莫须的帽子含冤风波亭,搭上了自己的大儿子又连累自己的一大家子被贬各地吃尽苦头。再瞧瞧人家秦侩,不但能够寿终正寝,还能让族人们活得逍遥快活开枝散叶,千百年后都还有余力琢磨着为老祖宗平反昭雪。

所以,如今正在与金国特使窃窃私语的重臣们那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纯属是杞人忧天。他们这样做,不但是错过了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最好时机,还产生了一连串意料之外的副作用。

正在前线领军作战的孝宗皇帝和虞允文无从知晓朝臣们的真实意图,连带着他们麾下的小鱼小虾自然也就没机会凑在一块,找个风景宜人的地方喝个茶聊个天顺带开个会找人来传达上级精神什么的。正规军都被蒙在了鼓里,那位被赶鸭子上架逼上了战场,让人给扔出去做诱饵的小妖孽自然更不可能收到任何风声,做出有效的配合。

几乎就在恭王府里为了战后利益分配而锱铢必较的同时,云翊做出了一个足以让他悔恨终生的决定,当然这个决定也让金国人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之头疼不已。

“慎大师,您就别逗了好不好?只要把这东西给做出来,您要什么我给什么,所这城里实在没有,我就抽空带弟兄们给您抢去!”在工坊里不眠不休忙活了好几天,不但凭借记忆画出了图纸,还亲手做了个小样出来。可让云翊没想到的是,那些好不容易才给甄别出来的手工艺大师们居然一口咬定这东西即便是做出来了也没法用。

“大人,您就别难为小的了好吗?您这要求小的实在是……”一起相处了这么几天,慎大师等人倒也稍微了解到了一点云翊的性格,知道这小妖孽除了对****们狠点以外倒也没有别的什么不良嗜好。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有勇气去拒绝制作那一件划时代的产品。

做纸鸢不难,就眼下这保川城内随便拧个还在流鼻涕的小屁孩都会,更不要说他们这些名动全城的大师级人物了。想要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