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硬要把宋金两国进行拟人化描写的话,两宋小朝廷那就是满腹经纶腰缠万纶,一心向善渴望着用无尽慈悲去感化众生,时刻不忘礼义廉耻的翩翩公子。读零零小说而所谓的大金国则更像是那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以自己的本事只能窝在穷山沟里茹毛饮血,却嫉妒凭借智慧与勤劳能够锦衣玉食享受生活的邻居,尚未进化完全的野人。
而现如今这半成品的野人,却突然在背地里指责那位儒雅得足以名垂千古,为后人所敬仰推崇,就连倭寇都经常为其遭遇唏嘘哀叹想起来都会垂涎三次,所有觊觎这片沃土的贼子都巴不得整个华夏民族都长成那样的公子哥,做事太不地道。
不就是要问罪么,犯得着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吓得人家小心肝扑通扑通地跳,若是诱发了心脏病谁来负责?想那宋国君臣,怎么说也能算得上是见多识广吧?他们难道就不知道这大半夜里不睡觉,很容易长黑眼圈、青春痘、老年斑,更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大小便失禁么?
当然了,这埋怨归埋怨,指责归指责,别看这野人的脑袋不是特别灵光,但趋吉避凶那可是世间所有有机生物的本能。眼下的局势对自己不利,随时能够把脸皮给扯下来揣里的野人,真要做起事来可就没多大的顾忌了。
谈判?谈吧!具体的内容由实力占优的大宋决定,但所需要的时间那得让屈居下风的金国说了算,这样才显得公平不是?问罪?问吧!反正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又不伤筋动骨的,现在道个歉把宋国君臣给糊弄过去,只要能渡过这眼前个难关,大金国以后有的是机会把对手给彻底消灭掉,到了那时候一统江山又还有秦侩族人等只长心眼不长骨头的家伙帮忙掩饰着,谁还能记得住这档子破事?
大金国这种委曲求全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了大宋使团上下人等的心情。自从过了楚州,作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史浩那股子高兴劲就别提了。毕竟,率团向敌国君主问罪,这可是大宋太祖立国至今的头一份殊荣!可笑,朝堂之上还有那么多家伙畏首畏尾地不敢来,非要逼得他这帝师亲自出马。
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经过这一路穿州过府的,史浩对于金国君臣的映像也正在迅速朝着好的方面转变。谁说人家金国人就不通礼节了?瞧瞧人家这阵势,百十来人的使团,金国方面仅是护卫都派出了三千有余,一个个的气宇轩昂仪表堂堂,身上盔甲鲜明,手里高举着各式仪仗,胯下清一色的黄骠战马。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支兵强马壮的军队态度之恭顺,让人如沐春风甚至有了回家的感觉。
而让大宋使团感到受宠若惊的地方还不仅限于摆出了最高礼节的护卫队,自从进入了金国境内,每到一地不但有百姓夹道相迎,更有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亲自出面隆重款待。路程这才刚过半,从金国臣属嘴里冒出来的奉承之言,却远比史相公他们这大半辈子在大宋朝堂之上说的加起来都还要多。
让金国君臣认识到做叔叔的下毒残害自家子侄家的宝贝儿子这种做法的错误性,做出最深刻的检查最诚挚的道歉,这是大宋使团此行最主要的任务。但史相公也觉得,既然人家已经有了悔过之心,就应该秉着有教无类的观念,借机对金国君臣强化一下圣人之言,让他们多懂得一些礼义廉耻。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也就那么几个月的功夫而已。
产生了好感有教化蛮夷的想法,但史相公等人并没有被对方的糖衣炮弹所击倒。为了能够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谈判的过程充满了友好祥和的气氛,却也不乏唇枪舌剑步步进逼。
文人们在斗着心眼耍着嘴皮子,但无论是完颜雍还是孝宗皇帝,他们的心里都非常清楚,一旦谈判破裂金国拒绝做出道歉赔偿,那接下来就该是靠武力说话的时候了。为此,宋金两国的武夫们可没闲着,该干嘛他们也还在接着干嘛。磨刀霍霍整军备战,就等着上面一声令下,他们好冲过去狠狠地捅对方一刀子。
“奸佞,祸害,一群窝囊废!”就祐川县这种穷乡僻壤,天高皇帝远的说点什么话也不容易被传到朝堂之上,自然也就能少了些顾忌。
“陆大人,今儿个您可是念叨了足足三十遍啊,能不能麻烦您换点新词?”树荫下,老迈的王安很是不满地嘀咕了一句。还才子呢,也不知道当初他那先生是怎么教出了这种笨学生的,嘴里这骂人的话翻过来颠过去的就那么几种,让人听得耳朵里都起了茧子。
“你……”自从朝廷决定先向金国问罪,然后再视其态度决定下一步行动以来,陆游的心中就憋着一股怒气,如今再被王安这么一激,差点就要当场吐出血来。
都说落坡凤凰不如鸡,陆游陆大才子现在对这话可是深有体会。处江湖之远,让他已经无力对朝廷这个荒唐的决定发表任何有效的意见了,私下里想发点不负责任的牢骚居然都还遭个下人调侃。
陆游的错,就错在他太过耿直,错在他会问心无愧地选择了孤身赴任,到了地头又还在想着要中规中矩地替朝廷办事。结果也就很容易想象,他这位被恭王府寄予了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