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嘉先生,父皇此举何意?”结束了紧张的学习又处理完手头上的工作,太子赵愭难得抽出点空闲在博雅楼内手谈一局,但只要一想到孝宗皇帝刚做出的那个决定,他就怎么也静不下心来。Du00.coM
朝廷的颜面很重要,科考舞弊这种事情能不说最好还是别说的好。而且这次的舞弊案确实存在太多诡异之处,无论是采用的手段还是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都没法给世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要是被外间探得,那还不知道会传成什么样呢!
幸运的是本次舞弊案针对的是特定目标,所造成的影响简直是微乎其微,特别容易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进行内部处理。而有了史浩起草又经洪适润色的那张试卷在,云翊这小妖孽就算不想中举被扣个会元名头都不行!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有了这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朝廷的颜面未损云翊的利益也没有受到侵害可谓是皆大欢喜。然而,这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确实有点让人琢磨不透。
按照朝廷惯例,熬过了春闱的三天苦日子中了贡士也就具备了当官的资格,若能通过吏部考试后就可以接受任命。只不过那些名列前茅满腹经纶的士子大都不会选这条路,毕竟那接下来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是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而天子门生的名头也代表着他们将来的仕途会更加平坦。
太子丝毫不怀疑云翊也存着同样的心思,正在摩拳擦掌准备跑到宫里来混进琼林宴。但是太子怎么也想不通,他那老爹既然知道了云翊的最终目标,怎么还会在这个时候就给那妖孽指派职务呢?要说这要派就派吧,反正这天下都是皇帝的只要他高兴想怎么做都可以,但那也应该整个好点的啊。象现在这种没品没秩,不发俸禄介乎于官民之间,去的又是那种地方的差使算个什么事?
“太子殿下,”轻轻地落下一子,汪大猷并没有做出回答而是微笑着问道:“不知您对那云翊有何评价?”
连史浩那种老狐狸都看不透的妖孽,却要让太子来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价这还真有点强人所难。思忖半晌,太子这才吞吞吐吐地回答道:“或许……或许此子乃一深不可测的当世怪才?”
还是没有发表自己的任何意见,汪大猷又接着问道:“在殿下眼中,云翊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这……”要说云翊有什么能耐,那他现在所表现出来的都算。可要说这优势么,还真就找不出一个像样的来,跟柴家有勾搭肯定算不上,抱上了太上皇的粗腿这也不值得提及。而除了这些还能有什么?总不能说他那一大家子都是做山贼的吧?这可不是优势,而是随时都能被人利用的致命硬伤。
“年龄,云翊最大的优势是年龄?”太子脑中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了什么,却很快又被他自己否决掉。“未及弱冠威望不足,正是他步入朝堂的最大障碍。孤怎能将此视为他的优势?”
“殿下此言大谬!”当了这么多年的侍讲,汪大猷发觉太子是很聪明很多时候都能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所欠缺的就是为君者的那份自信。“威望这东西是可以培养的,年龄也正是云翊最大的优势。”
“哦?先生何出此言?”
放下了手中的棋子,汪大猷正色道:“就凭云翊当初在建康府能瞒过直翁兄那双慧眼,便可知此子心思缜密擅于藏锋隐芒。而此次的科考弊案更让老臣在无意间发现此子的行事风格……”
“未谋胜先谋败,未谋战先谋退?”太子也曾经花费精力去研究过云翊,此事倒也还能迅速接过汪大猷的话茬提出自己的观点。
“正如殿下所言!”很欣慰地点了点头,汪大猷继续分析道:“试问若非亲眼所见,谁能想到他居然能够如此轻易地就化解了那个危急,最终还逼得官家不得不息事宁人,赏了他一个会元的头衔?”
“说及此事,孤有一事不明……”本次科考出现的舞弊别人都猜不到是怎么回事,但做为太子却是心知肚明,只不过有的话他不能说还必须尽力配合才行。
“殿下是想问老臣为何会命人扣下云翊的试卷吧?”汪大猷的胆子不小,说出来的话更是吓人,原来这次科考舞弊案的幕后黑手居然是他。
“孤知先生此举定有深意,还请不吝赐教!”看来太子确实早已经知道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所以这个时候才会表现得如此从容。
汪大猷对于大宋朝廷的忠心毋庸置疑,只不过他的执政理念与朝中其他大臣不同。别人做事都难免会引经据典先找出理论支持,而这老家伙却是一切以务实为主,只要是对大宋朝廷有利的事他都会去做。
这时听到太子的要求,汪大猷也没有打算再隐瞒什么,径直解释道:“云翊有才擅阳谋,褚南无德好剑走偏锋,均是难得的人才绝不可轻易弃之不用。然此二人私交甚厚,若结党营私必成朝廷隐患。故而老臣才出此下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官家借此次科考之机打压云翊,先行招揽褚南一边分化瓦解。却未曾料到老臣还是因为过于自信,而导致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