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萍儿所担心的那样,史浩确实已经开始对云翊产生了怀疑。Du00.coM机缘巧合之下外出巡视的史相公意外碰到了声名显赫的祝不疑,有这么个高手在面前若不能手谈一局那还真是暴殄天物。当然这结果也很容易想象,能够让国手刘仲甫都忌惮三分不愿与之谈棋的祝不疑要在棋盘上收拾史相公,人家都不用动脑子直接搓搓脚趾头就行。
输得狼狈不堪的史相公为了能挽回颜面也不顾上那么许多,居然厚着脸皮玩盗版将云翊当初在船厂应付他的棋局给摆了出来。下到二十余子,这次换祝不疑如履薄冰了,再下得十余子,祝大高手终于被迫效法刘仲甫胡乱找个借口开溜。
看到对手仓皇而逃,史相公可是老怀大慰乐得合不拢嘴。要知道这棋局虽然是云翊那妖孽最先布下却早就被翰林院棋待诏给加以完善,依然杀机四伏但那中盘放水的昏招却不会再出现,想必祝不疑也正是棋艺高超提前看穿了其中的风险,所以才会弃子不玩了吧?
赢了棋的史相公原本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倒是生性执着的祝不疑却不依不饶。这不,冥思苦想数日后,蓬头垢面一脸憔悴的祝大高手就直接找到了正埋头处理政务的史相公,一开口就要见见那个布下此局的高手。
要说把云翊介绍给祝不疑这也没什么,毕竟这个时代以棋会友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而即便这两人勾搭在一起也不可能对史相公形成任何威胁。但这世上的很多事坏就坏在好奇二字上,史相公压根就不该追问祝不疑对这棋局的看法。
与翰林院棋待诏们的观点不同,让祝不疑感到胆战心惊的不是那随之而来的所谓杀招,而恰恰就是这最开始的十余子布局。根据祝大高手的研究所得,这盘棋看似变化无穷但最佳的选择只有一种,随之而来的是明知前面有坑都还得义无反顾地跳下去。这也就是说只要坐到棋盘前让对手完成了布局,要么就按照自己的思路被人杀得片甲不留,要么就照着人家希望的那样做出应对被当成猴耍最终以一子告负保留点颜面。
一子告负?被修改过的棋局怎么会和最初的结局一样?不!这不可能!史相公心存侥幸地认为这完全是巧合,是由于翰林院众多棋待诏们一时失误所造成。然而当他迫不及待地摆出了剩余的棋局听完分析后,脑子里一片空白心头更象是被人压上了一块巨石。
擅长以棋观人的史相公迅速推翻了以前对云翊的评价,不得不开始重新做出审视。再联想起前些日子从临安府打探到的消息,他突然参透了开封菜馆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世人明知在免费试吃背后会有无数的损招在等待却依然如蚁附膻,这不正因为在贪婪与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做出的最好选择就只有这个么?
开封菜馆的定价高得离谱却依然每天都座无虚席,难道是别人不清楚那妖孽在哄抬物价趁机勒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就因为开封菜馆有着不俗的实力能做出最鲜美的菜肴,所以想要满足口腹之欲就必须得去忍痛挨上一刀。而有了太上皇的订餐之举,那些想要显摆身份的达官贵人豪门富商也还得去。
事先就把一切的可能暴露无余任人选择,但不管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最终还得掉进预先设置好的陷阱里。小小年纪居然就懂得把握住人性的缺点因势利导,使出堂堂正正的君子阳谋,云翊那小子还真不愧为妖孽之称。
更让史相公心悸的是,云翊或许真不会也不屑使用阴谋诡计,但根据上次的观察他身边那个褚南似乎对于此道颇有心得。阴谋不可怕,无论设计者的心思有多缜密总会留下一些疏漏之处,遇上明察秋毫之人便可轻易破之。因时而动因势而乘的阳谋也并非不能防,只要能做到谨言慎行尽量少暴露自己的缺点,对手也很难有机会下手。可万一这俩交情莫逆的混小子以阴谋为锋以阳谋为盾同时展开,那这乐子就实在闹得有点大了。
明知云翊和褚南将来很有可能祸患,但正如那棋局一样史相公偏偏就不能选择立即把这俩混小子给除掉。首先云翊这妖孽不但拥有极高的名声更是功臣之后,在没有任何凭据的情况下要贸然对他下手,无论是孝宗皇帝还是史相公都不愿去背这骂名。
而且云翊现在已经通过开封菜馆跟太上皇搭上了线,这打狗还得看主人不是?即便派出手下那些能够被随时抛弃的虾兵蟹,但想要抓住那个做事谨小慎微的妖孽的把柄怕也不太容易,他身边那个褚南怕更不会轻易就让人胡搅蛮缠栽赃嫁祸成功。
当然了,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孝宗皇帝和史相公的惜才之心在作祟。云翊和褚南胸中略有文采也深谙经商之道,但这俩混蛋到底有多大能耐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看透的。而最近兵部新报上来的科考名单更让人不忍立即动手,已然是夔州路解元的云翊居然同时报考武举?这要真是个文武全才,那杀了岂不可惜?
留着!先让这俩混小子随心所欲地蹦达几天,待到来年科举给出了部分答案后再慢慢决定怎么收拾他们。孝宗皇帝甚至在私下对史相公坦言,若云翊真能在文武两方面都展示出过人天赋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