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最好给自己找个好房子。
几天后从中介那里知道雷上达路上有一套房子,几年了一直没有卖出去。去实地看过以后才知道,这是文革后发还产业,那时是一所中学的一部分。主人家花了不少心思,装修得原汁原味,一千二百平方的花园也打理得很漂亮。总占地有二亩多,房子是红瓦尖顶的三层楼,八个房间五百平方。底楼大客厅、餐厅,二楼还有个小客厅。
的确是好房子,主人家已经移民了,要不是开价太高这房子估计早就卖掉了。1100万美元,而且不还价,纽约长岛的豪宅也不过800万。和主人家通了电话,男主人应该是上了年纪,一口很纯正的上海话,显得很儒雅。应该是大人家出身的,经历过世事沧桑,全家八十年代就已经移民美国。
经过几次交谈后双方都让了步,成交的价格是1000万美元,房子里的一些小物件也送给了汤平,这些三四十年代的旧东西不值多少钱,但淘起来也不容易。买下房子后,在纽约买了法式的古董家具,和欧洲的一些小古董,运到上海,再找人把房子整修布置好,前后花了至少二千万美元。
一个月后站在种满香樟、玉兰和花花草草的园子里看着远处诺曼底公寓,体会着三十年代风格的老房子散发出的那种韵味。打开留声机,放起了百代的老唱片,银嗓子姚莉软软的歌声中,犹如时光倒流。这栋用上亿元堆砌起来的洋房,主卧室在二楼的中间,一个连着阳台的大房间,地上铺着波斯手工羊毛地毯,配着花纹繁复的十九世纪法式家具,壁炉上方挂着的是一幅莫奈的静物画‘瓶中花’。布置奢华而又经典,每一件都是古董,都可以说出一段故事。
在这种意境中才能承托出一个豪门的韵味,汤平坐在刚收拾好的客厅里面品味着这种韵味,这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