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岁的马半匹改名换姓、虚报年龄,便稀里糊涂地加入了远征新罗的军队。其实,当时的他并没有正式的姓名,在家中也只是有个小名,而当时华夏帝国定鼎不久,正值高丽与新罗开战,在美利坚的支持下,新罗军一路势如破竹,将高丽逼得穷途末路,兵锋甚至直指辽东。帝国无奈,为保障自身的安全,以自愿的名义征集士兵。当时的要求并不严格,马半匹又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半大小子,竟然唬住了征兵处的负责人,就这样以十八岁的成年人身份加入了军队。
乱世出英雄,马半匹在一年的战争生涯中表现出勇猛果敢、临机应变的军人特质,他屡立奇功,从一个普通士兵晋升到统领千人的校官,他敢打仗、打硬仗、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风格更让他的上司又爱又恨。幸亏,马半匹有一个欣赏自己的总指挥。
在一次夜袭当中,马半匹率领百人冲击新罗美利坚一个近千人的混编团,竟然在肉搏战中将对方击溃,随即追亡逐北,一个敌人也没有放跑。这一彪炳当时的战功令两军高层为之震惊,更成为这次战争中华夏军唯一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随后,作为英雄的他便受到了华夏军总指挥、当时辽东兵团军长、帝国仅有的六位元帅之一,胡得功的接见。即使胡元帅历经战阵,看到小小年纪的马半匹也不由惊愕。他拍着这匹烈马的头顶,询问他的名字,因为在阅览他的履历之时,元帅很快就发现了不尽不实之处。当马半匹报上自己的姓名之后,满堂哄笑,元帅更是合不拢嘴地问他,怎么取了个这样的名字。
“我要让我的敌人,匹马难回!”
就是这一句话,让元帅永远记住了这个少年的名字,也从此决定了马半匹的名声。
战争结束之后,马半匹回到帝国,他接受胡元帅的邀请,进入军校深造。毕业后正是帝国烽烟四起之时,东大食蠢蠢欲动、刚刚组成的南洋酋邦厉兵秣马、天竺更是在西南虎视眈眈。不稳的时局,却是向马半匹这种好战分子大展拳脚的时机。防守反击,兵逼南洋首府;千里跃进,截断天竺后路;犁庭扫穴,镇压西域全境。马半匹的名字和战功,每一次都会以最震撼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当人们知道他竟然是马氏的一员之时,已经是马半匹横扫西域,成为西北兵团之长的时候了。病重的胡元帅更是在得知这一消息之时,大呼“华夏有烈马,西面无忧矣”后,含笑而逝。
西北马氏本就是华夏军人憧憬的将门,马半匹更是七大兵团上下官兵皆敬仰的军神,谁也没想到,当年冥顽不灵的纨绔竟然坐上了马氏宗主的位子,而又坐得如此理所应当。马氏对于华夏来说,是军魂,是守护神,尤其是在西部,由手握西北、西南两个兵团的马半匹镇守,谁也不敢有任何异动。
而此时的马半匹,却丝毫没有“西北烈马,无可匹敌”的风范,他五短身材、手足粗壮,满是精悍的脸上留着不加修剪的大胡子,年过六十却为老不尊、纵情忘形地策马狂奔,时不时还高声呼叫几声。身为两军司令,马半匹当然不缺军车接送,可他就是喜欢纵马奔腾的快感,何况从诛远威廊到巴依家的路程并不远,他可不会放过这一机会。
听到马十二的劝诫,他一撇嘴,用粗豪的嗓音说道:“怕个球,巴依那老东西,还能把老子吃了不成?都是老幺这个鬼丫头,总是以女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古人说得一点都没错!”
并不是讨厌巴依,马半匹的性子就是如此,越是亲近之人,说起话来越是不留情面。别看他一口一个老东西叫着,和巴依的关系却铁的很,对自己的小女儿,更是疼爱有加。
不去纠正宗主的所谓古人之言,马十二劝道:“那也不应该就带十个侍卫,现在的西域可并不太平。宗主,还是让我在叫上一些兄弟们吧!”说着,便从怀中取出了军用对讲机,上面天线极为粗厚,就是使其拥有极为出色的接受与发送电波的能力,方便马半匹随时随地发号施令。
“十二,收起来!”马半匹断喝一声,看了看前面带路哈桑,压低声音骂道:“老子在此,谁敢放肆!这是他娘的赴宴,不是打仗。你叫一帮扛枪的大兵来,让巴依看见了,那老东西少不得要笑话老子人越老、胆越小。哼,老子纵横一世,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亏。”
“宗主,您可要想好了,小姐今天就回来,被她知道了,我们不好过,您也好不到哪里去!”
显然,比起任何威胁和劝说,自己小女儿的名头更让马半匹头疼。
说起这位烈马之女,西北军的将士们无不翘起大拇指,赞一声将门虎女、青胜于蓝。她文武双全、品貌出众,乃是马氏、甚至是九大世家中最为超卓的子弟。
马半匹虽然长于军略,但在人情世故上却极为幼稚,又兼性格火爆冲动,很难处理族中、与其它世家的事务和关系。老宗主对此心知肚明,特意留下一位智者辅佐儿子。智者名为葛明道,仙风道骨、超然物外,他无心与功名利禄、独爱流连于名山大川,但心中敬仰马氏精忠报国、一门忠烈,在老宗主的恳切请求之下,终于同意留在荒芜的西北,协助马半匹。马半匹虽然刚愎,却也不是不讲道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