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双唐记> 第三十七回 鸣沙二圣(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回 鸣沙二圣(二)(2 / 2)

生’,但今日摄摩藤的作为却与大乘佛教的宗旨背道而驰,可见大乘佛教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只是一句空谈而已。”

语罢,顿了顿又道:“普照所修的是小乘佛教中的俱舍宗,讲究的是五蕴皆空,世上一切都是幻象,众生自有生灭之数,非是我等能够干预的,就算能在这一劫里挽救众生,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人们喜好杀戮的根性,所以普照还是不去为好。”

老僧忙道:“师兄此言差矣,小乘、大乘虽主张不同,但都是由我佛如来的教诲所演变而来的,究其根源,本是一家,还请师兄念在多年同在一起切磋佛理的情面上,助我一助。”

“且休要提小乘、大乘本为一家,要不是两百多年前的唐玄奘从天竺取来大乘佛经,从此极力宣扬大乘佛法,打压小乘佛法,小乘佛教也不会凋零到只剩成实宗与俱舍宗两派,而大乘佛教的宗派则多达十一宗……你们大乘佛教之人都是讲起佛理口若悬河,暗里却喜欢使手段,以至于出了摄摩藤这样的人物,现在有了问题,却又来求我们小乘佛教出面解决,真是荒唐!若不是看在你我相识多年的份上,早就请你出去了。”

说道这里,普照又放缓了语速,叹了口气,道:“我佛说,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才知世间诸般苦。总之一动不如一静,师弟请勿复言。”

老僧不由一时语塞,一屁股坐在旁边的蒲团上,闭口不言,好一会儿,老僧才又问道:“不知师兄在这鸣沙山上,每日礼佛,又有什么新感悟吗?”

“哈哈,师弟问得好。若是只谈佛事,普照当然愿意回答与你,普照这几年在佛学的修行上已有大收获,甚至可以说已经大彻大悟……”普照有些兴奋的道。

“哦,还请师兄详细讲讲。”

“要是细说,恐怕十日十夜也未必说尽,简单的说,可用五句话来概括。不过是饥则食,渴则饮,困则眠,寒则衣,闷则游而已。”

老僧把普照的话玩味了许久,才道:“如此简单的几句话,却充满了禅机,世间芸芸众生,为名为利,你争我夺,至死方休,又有几人能有随遇而安的心态,做到这简简单单的五条呢?师兄所言甚是……甚是……”

随即话锋一转,又道:“你我所学之佛理都是有经文所依的,难道师兄就不想去见识一下密宗的修行成果吗?换句话说,当年龙树菩萨下界,到底传授给了莲花生大师什么,难道师兄没有兴趣知道吗?”

“这个……”

普照听罢,忽然觉得去见识一下密宗佛学大师,对完善自己的修行,确实有好处,另外释迦摩尼留下的一步登天的修行方法,也确实吸引着他。

老僧看普照的表情,已知其心动了。

普照下定决心般,道:“罢、罢、罢,我就随你走一遭吧!不过,我只是去见识一番,可不会插手管闲事,师弟的问题,还要自己解决。”

老僧听罢,只是暗笑,心道‘只要你肯去,就不愁你不出手……’

普照忽然又恢复严肃表情,道:“还有一件事,要师弟帮忙。”

“师兄但讲无妨。”

“嗯……我坐了三日,腿都麻了,师弟扶我起来吧……”

“……师兄。”(求推荐、求收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