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Du00.coM
潼关城镇守使官衙内灯火通明,议事厅上曾元裕居中而坐,李克用居于左首,其他将官按级排列。
曾元裕环视了一下在座众人,倡言道:“李将军,你我至平定庞勋之乱以来,一别已有数载,不想今日又能重聚于此,元裕心中真是感慨万千。”
李克用忙道:“克用昔日能配合老将军扫灭庞勋之乱,在用兵作战上实已受益匪浅,今有幸重聚于将军帐下,必会以将军马首是瞻。”
曾元裕闻言,面现喜色,摇头道:“哪里、哪里……我如今上了年纪,不比当年之勇,今日招大家来,就是要群策群力,一起研究防御黄巢之计,众人可知无不言。”
静了片刻,居于右首第一位的参军简翔言道:“黄巢聚兵三十万之众,屯于关外。而我关内兵力只有八万,可谓悬殊。但潼关城坚如磐石,只要我军坚守,我料不出半载,巢军粮草便会接应不上,敌兵自然可退。”
居于李克用身旁的副将林崇道:“黄巢已占领洛阳,粮草会源源不断的从东都运到潼关前线,如无法切断巢军粮道的话,即使拖延时日长了,恐怕也不是办法。”
简翔又道:“关外各路节度使为了保存实力,都不肯出兵硬撼巢军,要想切断巢军粮道,恐怕难以办到。”
林崇答道:“既然关外之力不能借用,我们可以自己干……”
接着又有几员将官分别阐述了意见,是守是战各说不一。
曾元裕看了看身旁的李克用,问道:“不知李将军有什么妙计?”
李克用闻言,略微顿了顿,然后把路上遇敌一事讲了一遍。
才道:“由于黄河水路有大唐水师把守,黄巢的小队人马能绕到潼关背后,必是翻越巍巍秦岭而来,应属不易。但要是拖以时日,待黄巢大军悉数绕过潼关的话,那被切断粮道的将是我们。到时巢军是要包围潼关,还是要转而攻取长安,都可轻易办到。”
曾元裕接道:“刘允章部应在都城附近,长安城的安全想必不用担心。不过,巢军要是想断我军粮道的话,此招却是十分狠毒,到时我军将陷入进退两难之地。但黄巢大军绕过潼关,也非短期就能办到,黄巢自持我军人少,只能坚守,不敢出击。既然如此,我们就给他来个将计就计,要断巢军粮道恐怕不易,但我们可去偷袭巢军位于双风谷的粮仓,只要能烧掉粮仓,三十多万大军的粮食一时定难以接应,巢军不战自乱,到那时再予以迎头痛击,可收全功。”
简翔听罢,踌躇了片刻道:“大帅请想,巢军粮仓必有重兵把守,要想偷袭恐怕没那么容易。这是一步险棋,如果我军的行踪被巢军探子发现的话,到时很有可能要和守粮仓的敌兵硬撼,而巢主军所在位置距双风谷很近,有半柱香的工夫就能赶来支援,到时我军很有可能陷入包围之中。”
李克用接道:“简参军所言有理,克用认为想要偷袭双风谷的话,必须兵分两路,一路直击黄巢主军,使其无法分身去救双风谷的粮仓,一路则绕小路去完成烧粮的任务。”
简翔又道:“李将军有没有想过,袭击黄巢主力部队的一路兵马,岂非以卵击石?我担心反会弄巧成拙。”
李克用好整以暇的道:“简参军所虑极是,黄巢必会遣出探子,查看各路情况,要想躲过侦查,并不容易。可如果三天之内会下一场浓雾,又会如何呢?”
曾元裕听罢,难掩喜色,问到:“将军可懂天象之理?”
李克用笑道:“大帅,克用原本是塞北游牧之人,少年时便学会了观天时,测气象之术,如果不出所料,三天之内会有大雾降于潼关百里以内。”
曾元裕兴奋得一掌拍向桌子,朗声道:“看来天不亡我李唐江山!”
潼关城东三十里的巢军大营。
黄巢展开由王重隐飞鸽传来的秘信,看罢,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一切都按皮日休的计划顺利地进行着。
外面军卒来报:“营门外有位方外之人求见。”
“方外之人,来者何事?”黄巢低声问道。
军卒道:“他只说,来见故人。”
“来见故人……有请。”黄巢还是没有想起有这样的一位故人。
不一会儿,一位年约六旬的老僧缓步走了进来,老僧一身朴素的灰布僧依,满是尘土,显然是远路而来,风尘仆仆,身材枯瘦,但一双眼睛明如朗星。
还没等黄巢说话,老僧先笑道:“将军可脱下绒装,随贫僧云游天下。”
说罢,上前拽住黄巢,就往外走。
黄巢面现怒容,忙用力回撤,可老僧的手象把铁钳般,纹丝不动,凭黄巢多年在战场上征战的经验,已知此人乃世外高人。
黄巢忙笑道:“高僧有什么话,可以坐下慢讲。”
老僧回头看了看黄巢,松开了手臂,叹道:“糊涂呀,糊涂……贫僧不远千里前来点化将军,可将军却执迷不悟,难道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