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在座舱里稍微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心中百感交集。。
得益于早年李路挖美帝格鲁曼公司和毛熊帝国的墙角,诸多世界尖端一流的航空技术和工程师、技术人员被招募到红飞公司,为F14D“超级猫”战机进行了大幅升级改造:以往总是遮住飞行员视线的三面蚌式座舱被换上了更加清晰透明的玻璃化座舱;战机原有的模拟电传+液压操作系统则升级为四余度全数字授权电传操作,只要轻轻的拉动操纵杆,飞行员就可以完成他所想要完成的动作;而更加友好的人机操作界面也随之出现,简洁明了的可触摸式液晶显示器配合TK-2M光电模块将飞机数据源源不断地传向飞行员头盔的护目镜上,实现了操作杆不离手;而通过使用新型运载芯片、集成电路,更换老旧部件方式对原有的AWG-9型火控雷达进行升级改造,使其达到了美帝自研的AN/APG71雷达的水准,雷达功率、抗干扰性和上下视能力是以前的AWG-9雷达的2。6倍;而通过对火控雷达源代码的解锁,红色雄猫除了原有的美制武器以外,可以尽情使用天朝制、苏制、甚至是欧洲制的机载武器,雄猫的“尖牙利爪”将更加锐利!(具体改进方案详见《红色攻略1989》外篇之天朝红色雄猫传奇)
所以,不管是原装进口的美帝货色还是天朝经授权自主组装的F14D都被升级为D+,而天朝PLA海军航空兵内部编号为J15A/B,A型为单座机,B型为双座机。科技的巨大进步使原来需要两名飞行员共同驾驶战斗的战机,现在只需要一名飞行员即可完成,当然在执行对地对海作战任务上,双座战机仍然有巨大的优势。
陈瑞操纵的这架单座雄猫,已经是从D型升级为D+。可以说这型飞机是天朝航空兵部队中最好的飞机了,从95年初开始换装海航部队以来,成为了各海航战斗机联队竞相争夺的“香饽饽”。首批36架被他们第91联队拿到了,联队长章维云自然心情是十二万分高兴,心道“老首长到底是没有忘记老弟兄们啊”,不过这些话他不会说出口,免得激起眼红的同袍后面一阵臭骂。
不过陈瑞及其众多海飞们还是很感激于老首长李路的努力使得他们尽早换装了这一新机型,海鹫们总是希望能够飞最好的、最先进和最酷的战机,然后好好去羞辱、虐待一下空军那些“菜鸽”们——由海空军航空兵部队共同使用的西北西海省“斗阵”演练场上,海军的F14D+/J15A-B与空军的苏27“侧卫”系列、J10“棍子”的同台竞技经常充满着“火药味”。经历过残酷的远东“高寒滚雷”行动的海鹫们在老首长李路复出后,终于回到了一线雄猫战机部队,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蛰伏”,迫切地需要恢复自己的战力不至于因为闲置而落伍,他们自然也非常乐意有人送上门来让他们“磨砺”。
于是,驾驶着“红色雄猫”的海鹫经常将空军“菜鸽”们驾驶的侧卫和棍子一顿痛宰,面对多次2:10、3:10甚至0:10结局的空军欲哭无泪,当有人打算向最高统帅部建言取消“斗阵”演习场时,保住面子时,坚定的空军“改革派”马中将直接进入了“暴走状态”,斥责部下的无能与懒散,菜鸽们还需要继续加大接近实战的科目训练强度和力度,于是,菜鸽们最为痛苦的时期来到了……
不过在这样的恢复性对抗训练没有多久就结束了后,海鹫们就从西海省被抽调到东北某绝密基地去,调试新机型并接受在航母上的着舰起降作业培训。
需要提一句的是,李路在当年执行红色计划,洗劫毛熊帝国遗产时,挥舞着绿纸,高唱着国际歌,眼含着热泪,将毛熊帝国海军航空兵部队设在乌克兰的特尼卡航母模拟设施也一网打尽,从技术资料、设施器材、再到教官等等通通搞到天朝去了,总之可以用钱解决的就不是问题,最后给大毛海军留下的只有眼泪和悲痛,给美帝在后来更是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在天朝的“特尼卡”基地,陈瑞和战友们在毛熊及美帝教官悉心教导下,刻苦学习着航母起降的本领,年轻的天朝海军航空兵用他们坚韧意志磨砺着稚嫩的羽翼,那种疯狂的尽头,即使是非常高傲、尖刻的美帝教官都感到一种可怕:“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成长,也许有一天,天朝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将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而天朝的航母舰载机部队将会是世界上最好的舰载机部队”。
陈瑞不止一次地驾驶苏25UTG(苏25“蛙足”攻击机的舰载型号,苏联人包括后来的大毛通常也将这款战机作为培训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教练机)、苏33、F14被蒸汽弹射器从模拟甲板上推向天空,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用弹弓发射弹丸,如同一条拉紧的皮筋一下松开,然后自己成为那颗发射出去的“弹丸”,这种感觉非常带劲。而在航母上进行着舰也是一件非常刺激和危险的动作,由于航母飞行甲板不像正常机场那样宽阔,加之必须考虑海况风级情况,舰载机在着舰时,飞行员不能像降落在陆基机场那样,只要对准跑道中线,放下起落架,开启减速板缓缓而下就行了。在航母甲板上降落,飞行员在放下起落架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