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一节的炖着吃,让大民忽然就想起了刘老师、柳眉儿,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很多人都说山里人生活清苦。
或许是生产技术的进步,张大民觉得“苦”字儿谈不上,只要别整天要求城里人的网络啊、酒吧呀等等,山里的生活蛮惬意的,到是“清”字儿用的好,道尽了山里生活的韵味。
梨花坞处于hen、sx、hb交界之地,身在茫茫秦岭之中,人口密度远不及中原平原地区,相邻两个村之间一般都有十里二十里地,还多是山路,交通非常不方便。前些年的“村村通”工程确实给山里的百姓带来了实惠,起码走村串户方便多了,山里的野味儿也容易换成钱了,村里盖房子的、买汽车的很多。
但这些与梨花坞关系不大,村村通工程就没有惠及梨花坞,据说上面的意思是,修一条七八公里的路就惠及几十口人太不划算。不过这样也好,起码梨花坞到现在还保持着百年前的纯朴民风,据说,每年过年的时候后生们回到梨花坞,都有休假放松的感觉,虽然依旧是来去匆匆。
短短一个多月,大民的成长是惊人的,当然是指做山民这一点。
自从青梅五个小丫头与大民“接上头”之后,一般下午的时候,精力充沛的大民就与同样精力用不完的五个小丫头漫山遍野疯跑,村里的老人们几乎都在午休,于是这空旷的、热烈的午后的梨花坞就是他们的天下。
有了神识,大民觉得学什么都快,尤其是技巧性的技能,看一遍就能记住大概,三五次调整后就与老手没什么两样,区别是老手经验多,他什么都得从头学。
这不,五个小丫头知道在界山上有几颗晚熟的桑葚,忙不迭地向大民表功,于是六个人爬了一个小时的山才爬上最高的界山,看到了那几颗桑树。等解了馋,大民整个手都是乌紫乌紫的颜色,嘴上也是,脸上也是,没有半个月褪不下来颜色。而青梅五个都是翘着兰花指、咧着嘴巴露出尖牙利齿很仔细地吃,只用手指尖掐这桑葚的根儿上,这样几乎看不出来痕迹。
于是,全村的人都知道大民去吃桑葚了,还是界山上那几颗晚熟的桑树,并且是五个小丫头带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