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孩子,我要你快乐> 第十四章 从小就过“物质关”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从小就过“物质关”2(1 / 2)

同时,家长还要经常告诉孩子:哪些是真正的光荣,比如勤劳、自尊、自立、自信、节约;哪些是真正的浅薄,比如炫耀、浪费、虚荣、追风、势利。www.DU00.COm另外,还要告诉孩子,一个人真正宝贵的财富,是他(她)的精神、修养、美德和胸怀。

最关键的一点是,家长自己要有正确的物质和消费观念,不贪慕虚荣,不唯利是图,不过分追求名牌,不过分看重金钱,不盲目追赶潮流,不势利,清正为人,潇洒做事,以一种安康、平实、和谐、知足的家风,让孩子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

只要家长坚持一段时间,孩子自然就能学会分辨物质和虚荣、需求和欲望之间的界限了,也就不会受到各种不良风气的毒害。

有天,我接到女儿的电话。她问我:“妈妈,今天有很多毕业班的住校生,离校前将她们不要的东西,丢在宿舍的过道里,我看了,很多都是新的,好可惜啊。其中有几只毛绒小动物,特别可爱,我想捡回来,不知能不能这样做哦?”

我告诉她:“宝贝,别人丢掉的东西,你捡回来用,这当然没关系了,没有什么难为情的,说明你懂得节约嘛。不过,那些东西不知道干净不干净的,如果你想要的话,一定要先洗干净了,还要放在太阳下暴晒。你自己看着办吧。”

后来,女儿回家的时候,果真带了两只可爱的毛绒小熊回来,洗得干干净净的,像新的一样。女儿说,那就是她在同学扔掉的垃圾里,“淘”出来的宝贝。她说得很坦然、很快乐。实际上,家里的毛绒玩具早已多得能开个“动物园”了。不过,她对这两只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玩具,依然爱不释手、同等看待。

自从有了这一次大胆、皮厚的“捡垃圾”的经历,女儿对金钱的态度,似乎更为洒脱。有一次,我们聊天的时候,谈到了现在就业的难度,连大学毕业生也不好找工作了。她突然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你不要为我担心,今后我就是捡垃圾,也可以养活自己的。我这个人啊,能上能下,富日子就富过,穷日子就穷过,反正什么样的生活都能过的。”

那一刻,我真是无比的动容。我不知道,我那小小的女儿,能有这样开阔大气的想法。富贵也好,贫困也罢,在她都是一种人生体验,丝毫影响不了她那晴空碧海般的心境。

女儿喜欢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性格。她曾认真地读过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在书上做了很多笔记。写作文时,经常借苏东坡为范例,表明她崇尚苏轼那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看了很多慈善家的故事后,女儿的财富观又发生了飞跃。她觉得,一个人活着,如果只为一己的利益,是非常可怜和狭隘的。她将孟子说的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牢记在心里。虽然她只是个学生,但她积极参加一切爱心慈善和公益活动。

小学时,她曾捐钱给广西的贫困小朋友,与她结成了“帮扶对子”。高一时,她还曾担任班级的义工队队长,组织同学们到大学的资料室参加义务劳动,为灾区小朋友组织义卖活动。高二时,学校组织同学们去贫困的清远地区学农,她不仅为五保户老奶奶捐款,还到当地小学参加支教活动。学农结束后,她和当地农民还保持着联系。有一年端午节,她还特地拉上我们,驱车几个小时,一路颠簸,专程来到农民家里,给他们送去了钱和礼物。地震、水灾等灾难来临时,我女儿都会用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积极为灾区捐款。虽然她的力量还很微小,但她认为,爱的关键在于一颗心的真挚和热忱,涓涓细流,定能汇成爱的海洋。

看到女儿对于金钱的态度,我很欣慰。我知道,她已经过了“物质关”。这是多少人都难以跨越的关口啊。

关于“物质”,我以为,首先要认识到,贫穷绝不是一种光荣。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状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束缚和无奈。对物质的轻视,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扭曲和自欺欺人。

我们应该从小让孩子知道:生计问题永远是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超越贫穷、战胜贫穷,都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人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解决生存、解决温饱,自力更生地获取衣食。而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汗水和智慧。只有解决好了生计问题,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实现理想。

同时,我们还要告诉孩子:财富是构建幸福人生的基石之一,是我们获取幸福生活的途径之一,只是,它本身并不代表着幸福,更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它只是我们赢得人生、实现梦想、获取自由的重要手段,但绝不是目的。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被这种恼人烦人累人又迷人的追逐本身所纠缠、所迷惑,从而忘却了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关于财富,我曾写过这样的一篇短文,给女儿看后,不少见地被她大为认可。所以实录如下:

世人对于财富都有这样那样的期盼。当你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