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们对不起了,现在在攒稿中,明天不会更新全文阅读。
正式的更新从五一开始,不出意外的话,为了下月那可怜的两百多元,下一月会保持每天三千字的速度。
多谢大家支持极品风水师,大家共勉励。
---------------------------------------
大道慈悲善行天下
慈善文化深深地扎根在华夏文化的土壤里。古代的老子曰慈、孔子说仁、孟子讲义、墨子兼爱以及其它各家所倡导的核心文化理念都与慈善有关。道教所倡导的积德行善、乐善好施成为中国文化的传统。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诸子百家文化的总源头。黄(帝)老(子)道学的“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的思想,对华夏文明的发展以及繁荣盛世的出现都是功不可没的。
道教的慈善思想,历史久远,内容丰富,主要集中体现在《道德经》、《太平经》、《度人经》、《太乙救苦护身妙经》、《太上感应篇》、《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等主要经典之中,成为道教慈善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以道治国则国强,以道治身则身健,有道则昌,无道则亡,一个“道”字可以通行天下。
作为中国本土文化传承载体的道教,更是将慈善做为最重要的教理之一。道祖老子有“三宝”,“一曰慈”,第一法宝就是慈善。道教《度人经》中说“齐同慈爱,异骨成亲”。东汉张鲁“置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即在路边驿站中摆放米和肉,免费供应行路者食用。道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已过七十高龄,跋涉数万里,徒步翻越大雪山,到中亚面见成吉思汗,一言止杀,拯救无数生灵。堪称大慈大善,功高天地。近年来,西安市青华宫将道教文化传播到了世界的三大洲和三大洋,信士弟子遍及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展现了道教大爱无疆的慈善胸怀。
特别是道教的慈善神太乙救苦天尊,身居东极青华长乐界,化身三界十方,寻声救苦。在天上为东方长乐世界的太乙福神,在人间为救苦度厄的大慈仁者,在地狱为荐拔亡魂的日耀帝君。
太乙,别名有太一、终南山、北极星、青华大帝、青玄上帝、太乙救苦天尊等。凡是阴阳、五行,众星进退出没的时刻都归北斗掌管,也可以说都归太一掌管。在古人的眼里,太一是万星之主,为天上最高的神灵。青玄上帝太乙天尊和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同为元始天尊“道”的化身,有的道书将太乙与大道等同视之,黄帝甚至把太一当成神仙世界的最高领导。
黄帝敬拜太乙,周天子令太祝在终南山下建立太一祠,汉武帝重修太乙祠坛,供奉太乙天尊。保留至今地处西安东南郊的曲江---青华宫,即太乙神庙遗址所在。
我们可以从有关慈善祖师太乙救苦天尊的经文里,找寻出道教慈善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现实价值。
《史记·封禅书》载:‘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拜太一于东南郊,天子令太祝在长安东南郊立其祠祭祀。”
《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里记载:太一者,元祖也。养之不穷,用之不竭,能生万物,乃炁之祖宗,造化之基也。
《小赞韵》云:“青华教主,太乙慈尊,玉清应化显金身。大千甘露门,接引群生,永出爱河津。”
《太乙救苦护身妙经》说:天尊足蹑莲花,圆光照耀,手执柳枝净水,九头狮子左右从随,口吐火焰,绕于身形。说是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金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
《太乙宝诰》(又名《救苦宝诰》):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
《上清灵宝大--法》亦说:“东极青玄上帝太乙救苦天尊,骑九头狮子,化号十方救苦天尊,以度鬼魂。九头狮子吼声,能使地狱门开。”这里就把太乙救苦天尊的光耀形象生动的刻画了出来:或于九色莲花之上,或骑着宝座九头狮子;手中拿着柳枝、净瓶或金剑,端庄威严,祥光闪闪,其手中所持的柳枝净水,是医治世人疾病的仙药符水。
2011年底西安市青华宫发起举办“首届道教道德慈善文化高峰论坛”,对道教慈善文化在当代的承先启后、发扬光大有着重大意义,也是道教适应现代化、全球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举措。
通过研讨,确定了青华宫始建于周武王伐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