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决战苍龙> 第三十六章 叔侄连心 老道夜助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 叔侄连心 老道夜助阵(2 / 3)

泥泞难走,老道也不坚持再让七叔坐车上山了。

因为现在就是坐到车上去,老道知道:车轱辘陷进泥里,自己也拉不动了。

二人就是这么艰难地走着,尽管七叔心里心急如焚,可是,无奈这腿不争气,只能这么磨磨蹭蹭的前进。

等到了青云峰的山顶,西面的太阳已经开始落山了。

这十五里路,两人竟然走了有两个多时辰。

两个人都累的气喘吁吁,浑身泥土。

站在山顶往山谷里望去,山谷里已经开始暗了下来。

就在七叔上了如意车准备滑下山坡时,忽然一阵“呜哇儿,呜哇儿”的唢呐声从山谷里传来。

两个人都是一愣:这山谷里怎么会有这种声音呢?

听着那熟悉的声音,渐渐地、七叔辨认出来了:

那不是杏儿常吹的《正月十五闹雪灯》吗?

这是怎么回事呀?

七叔这时抑制不住自己高兴的心情,情不自禁地喊道:“那是杏儿!”。

老道听到那是杏儿,也来不及问什么,拽着车子上的把手,将车就一溜烟的向山谷里溜去。

到了山谷里,循着声音寻去,看见了:就在那天七叔崴了脚的那个悬崖上。

只见杏儿哥,此刻,正坐在山崖的边缘上,吹着一把闪亮的金唢呐。

金唢呐上面绑着的红绸带,在黄昏的风中来回飘动。

在杏儿哥的身后不远处,老老实实地坐着两个孩子。

七叔拄着杖子,近前一看:这两个孩子不是别人,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宝儿和红儿。

见到两个孩子被救出来了,七叔的眼泪“刷”的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上前一把搂过两个孩子,搂到自己的怀里就再也舍不得放开。

这时,老道首先发现问题了:那杏儿哥不停地吹唢呐,那是为什么?

老道放下手里拉得如意车,快步走近了杏儿哥的身边,似乎觉得悬崖下有着什么东西在那里扭动。

快步走到杏儿哥的身后,往悬崖下一看,这一下看清了:

是那条抓坏了自己道观的恶龙。

只见此刻,那恶龙在山涧里扭动着身子,好像还跟着杏儿吹的乐曲,在那里有节奏的做动作。

哦,明白了:那恶龙,是在随着杏儿吹的曲儿在那里跳舞。

只见此时那恶龙:已经累得呲牙咧嘴,口吐白沫,有气无力,呻吟阵阵,可是,它还在拼命的跳着。

觉得有人走近了自己,杏儿哥一边吹着唢呐,一边转过身来。

抬起头来,当看到是道长爷爷时,没有停下嘴中吹着的唢呐,而只是朝着老道使劲点了一下头。

老道明白了,杏儿这是告诉我:这唢呐是不能停下来的。

闲着也是闲着。

这老道回转身去,解下如意车上自己的布袋和宝剑,又提着袋子和剑回来。

干脆就坐在杏儿哥的身边,看着他吹唢呐,手持宝剑,心想:这样也可以保护杏儿。

刚才没仔细看周围的情景,现在老道坐了下来,就发现:

此刻,随着唢呐乐曲跳舞的,远不止恶龙一个了。

在自己身旁的山野里,夜色中,不少的小虫子,小马蛇子,还有悬崖边上的一些洞里的蛇、蛤蟆等也在拼命地扭动着身子在跳舞。

再仔细的一点看,甚至地上刚发芽的小草和周围的树木,都随着乐曲在轻轻地摇动。

这真神了!杏儿这是从哪里得到了这样一个唢呐?

简直是一把神器!

关于唢呐的传说,老道是知道的:

唢呐,最初人们把它称为“八仙”。

因而,对吹奏唢呐的民间艺人,也叫“八仙师傅”。

相传,唢呐这种乐器是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这八位神仙制造并流传下来的。

传说有一天,这八位神仙正在一洞府中养性修行,从洞顶不断滴落下来的水滴却扰醒了他们的静思。

由于坐的位置不同,吕洞宾说他听到的声音是“当”,蓝采和说他听到的声音是“哩”,何仙姑说她听到的声音是“浪”,韩湘子说他听到的声音是“罗”。

于是,这些神仙们便将水滴形成的“当、哩、浪、罗”四种声音合起来顺诵倒背、反复吟唱,没想到竟特别富有韵律,颇似琴挑箫吟。

不久,八位神仙来到一个秀丽的小山村,看见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竖吹着竹筒,那“呜呜”的声音连绵悠长,令人寻味神往。

八位神仙因此而受到启发,回到洞府后,他们便从淤泥中挖出一截树根。

将中间挖空后,八位神仙按“当哩浪罗”的声韵,依次分别在这截树根上各打下一个小孔。

由于铁拐李腿瘸,走得慢,他最后只好在树根的反面打了一个孔。

这种乐器在民间流传开来,最后,就变成了现在的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