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只是经济上的账,只是民生上的账,还有政治上的账,军事上的账,没有仔细算计。
政治上,中国历来陷入一个怪圈,每二三百年,就要出现王朝更替,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是亡于农民起义,就是亡于外族入侵,原因很多很多,但是无非是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地基垮了,再高的房子也会倒塌。
而在封建社会,经济主体便是农业,农业的主题是土地。
在王朝末期,总是有各种政策,试图解决土地问题,但是不无例外都是失败了。只能是用最为残酷,最为冷血的“战争减丁法”,大量的百姓死于战争、瘟疫、饥饿等等,最后一个新的王朝建立,而此时十室九空,人口数量不足之前的十分之一。
秦末汉初如此,隋末唐初如此,宋末元初如此,明末清初也是如此。
而赵朴看来,除了“战争减丁法“之外,还有海外移民,也可以减缓华夏的人口压力。
在公元十二世纪的东方,最缺少的就是土地,因为土地兼并,宋朝农民起义不断;而最不缺的也是土地,在台湾,在南洋一代,在东北一代,都是大量的无主土地,都是肥沃至极,只需要少量的代价,甚至是不需要付出代价,就可以轻易获取。
这些地区,不是肥沃的黑土地,就是一年三熟的水稻,最适合耕种,可以大量缓解人口压力。
而这一切前提,就是有一只强大的海军,保驾护航,维护海外权益。
至于军事上的账,组建海军出击辽东,反而是最次要的理由。
但是这个理由,却是组建海军的最好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