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了半片山腰的绿色山寨。
在入口处一棵大树的树干上,以不显眼的方式刻着“冯寨”二个字。
应该就是这个地方了。
黑色的身影化为一道劲风,无声无息地潜入寨内,轻易避过寨门口站岗的哨卒。
不久,寨中陆续传出一阵喊喝与打斗声,一个时辰后,又复归于平静。
黑色身影如来时般,无声无息地离开,而假冒流云宫玄武堂之名进行杀人劫掠的冯寨,就此消失。
这一年,玄武堂主之位正式交接,由年仅十八岁的北宫无名继任;而上官蓝雪,八岁。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琵琶行。”
夫子说着词牌名,她想了一会儿,立刻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未成曲调先有情——”
“好,停。”夫子道,“‘东船西舫悄无言’,下一句是什么?”
“唯见江心秋月白。”她接道。
“‘相逢何必曾相识’,上一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
“‘春江花朝秋月夜’,开始背诵到最后一句。”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面一段“琵琶行”,流畅背完。
在一旁观听的上官业夫妇对望了一眼,继续看夫子教学。
“四加六。”夫子念道。
“四……”一、二、三、四,她一颗一颗拨着算盘珠子,“六……”五、六。
好了。
算盘上只有下排四颗珠子,一排全往上拨,一排则往上拨了两个。
“进位呢?”夫子问道。
“进位?”她的表情十足迷惘,犹豫了很久,把十位数的上排珠子,轻轻地往下一拨。
“归零。”夫子也不生气,只要她把算盘重整。
她听话照做。
“一加二。”夫子又出题。
“一。”食指把一颗算盘珠子往上拨,“二。”再拨一颗。
算盘上的数字,只有二。
“二加一呢?”
“二。”一、二。她数拨两颗珠子,“一。”再把一颗往下拨。
一旁的上官夫妇再度对望一眼,然后继续看。
“我念什么,你写什么。”
“是。”她小小声地应,只手拿起笔。
“雕栏玉砌应犹在。”夫子一开口,不是整句诗,而是众多诗词中其中一句。
这对一个才十来岁大的小孩来说,会不会太难了?
上官夫妇才这么想,他们的女儿已经将字句写完,然后抬起头。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一样是长诗其中一句。
她写下来。
“我念的两个句子,诗词名称各是什么?”
她想了下,低头写下——虞美人、饮马长城窟行。
“好,交给我。”她放下笔,照做。
夫子看完后,再转交给上官夫妇观看。
“老爷、夫人,”夫子开口,“从小姐八岁开始,我便受聘教她读书、识字,小姐记忆力惊人,对书上的字几乎是过目不忘,甚至连不认识的字,也能记住字的样子。
但除此之外,无论我再怎么解释词句的意思、教她算数、或者其他知识,小姐很专心听,但她却完全无法明白。而且,就算她记下诗词,也仅止于背诵、书写,其他则完全不懂,要题诗作对更是完全不行。四年来我用遍各种方法,依然无法为小姐开窍,请老爷、夫人见谅。”
“对……不起。”见夫子颓丧的表情,上官蓝雪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小小的肩膀缩着,不知道自己做错什么,只知道她让夫子很难过。
“不用对不起,你没有做错事。”爱女如命的上官业立刻搂着女儿安慰道,“不会算数、不会其他事,都没关系,爹完全不在意。”
“夫子,你认为有什么不妥吗?”上官夫人问道。
夫子思考了一下,叹口气,“老爷、夫人,请恕我直言,以小姐的年纪,不该连一点算数都学不会,虽然她的记忆力惊人,但我建议老爷和夫人,还是为小姐请一位大夫诊断看看比较好。”
“什么意思?”上官业皱眉。
“我认为小姐的脑力,呃……‘与众不同’。”
上官世家就在离洞庭湖不远的高处,自成一户,整座宅院有如铜墙铁壁,且有一批媲美御前带刀侍卫的护卫军作为护宅之用,使外人无法轻易进入。
但这些对“他”来说,完全不成障碍。
越过数道墙,轻易避过上官家的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