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海上马车夫> 第440章 倾销——工业革命的门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0章 倾销——工业革命的门槛(2 / 3)

倪元璐说道:“我说顾大人你也要与时俱进才行现在的帝国可不是以前的大明。以前咱们总是息事宁人,说白了就是挨欺负宁肯吃点亏也不还手,但现在不同了,帝国『政府』可是一个强力『政府』。如果发生贸易争端,那么我们还有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当今世界上,哪个国家敢跟咱们爆发全面战争的?”

成基道:“你这是强权贸易”

顾明哲想明白了,顿时喜上眉梢,回答道:“我记得皇上经常在嘴边说,正义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当时还不太明白,现在却是有些懂了”

倪元璐笑道:“那这就好办了国内滞销的东西,『政府』统一补贴给外贸公司,然后对国外进行倾销。『政府』支出的资金就当放高利贷了,不出两年,这些资金会连本带利的拿回来,甚至更多也说不定”

几人纷纷点头称是,这件事情于是就这样给解决了。

从此,中华帝国庞大的生产力将会制造更多的工农业产品,这些产品所产生的利润都是中华帝国自己的,但是产生的负面债务却是通过对外倾销而转嫁给其他国家。

这样一来,不知不觉当中,中华帝国即军事扩张侵略之后,其经济亦走上了对外扩张和侵略的道路。

然而,顾明哲他们由于受到历史局限『性』,对于经济的发展并不能把握的得当。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次的大量产品滞销并非只是偶然,而是中华帝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这次大量产品滞销,只不过是中华帝国经济结构变革之前的先兆而已。随着数量庞大的小作坊手工业向密集型大规模工厂手工业过度,中华帝国自制盐业爆发产业后,其他各行各业纷纷进入产业时代。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毛』纺织工业的大规模技术改造。随着廉价羊『毛』的大规模流入,帝国的『毛』纺织工业结构『性』改革也悄然掀起。廉价的原材料,不用发工资的奴隶苦工,各大纺织工厂为了谋求更高的利润,将余钱投入纺织机器的升级改进当中。

由于中华帝国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物产丰富的殖民地资源为中华帝国本土工商业提供了足够的廉价生产资料。

针对纺织工业,自从中华帝国占领莫卧儿帝国之后,来自该地区的生产的棉纺织品价廉物美,热销一时,引发了中华帝国本土棉纺业的繁荣。但是,织布机械由于飞梭技术的使用,生产率大大提高。而织布需要的棉纱,却还是依靠众多家庭手工业的纺车慢慢纺出来。

虽然中华帝国本土的家庭作坊多数都是奴隶来进行工作,但是生产出来的棉纱依然供不应求,收购价格较高。

在纺织工业最发达的苏杭地区,当地的各大民间公司为了同皇家织造府进行竞争,大量的使用新技术来提高生产能力。

首先,在杭州的德隆『毛』纺织工厂内,工人们率先使用先进的纺织机,该纺织机从原来的一个转轮带动一个纱锭,改装为一个转轮带动八个纱锭,使得整个纺纱机的效率提高的八倍。因此,同样的工人,德隆『毛』纺织厂的纺纱产量却是其他公司的八倍以上,利润十分可观,隧引起了附近的『毛』纺织公司的注意。

各大『毛』纺织公司纷纷效仿,大规模提升生产效率,这样一来,他们的公司生产效率数倍增加,而很多小作坊也因此扩大生产规模,大规模引进这种新式纺纱机,使得杭州地区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增加了一百多个纺纱厂,成为帝国最大的纺纱城市。同皇家织造府的竞争趋于激烈。

很快,随着科技的应用,纺织行业内出现越来越多的发明。纺织公会每年都会出资资助一些先进的发明创造者,将他们的新发明应用到工厂当中。

随着中华帝国科技的进步,帝国涌现出相当多的专门从事科技发明的人群,他们为纺织行业带来了大量的新发明,其中卷轴纺纱机、走锭精纺机,以及水利织布机等新发明应用到纺织工厂当中后,顿时引发了纺织行业的大规模重组。

原来,新式纺纱机的发明使棉纱产量上升,于是,织布厂收购棉纱价格下跌。那些没有使用新式纺纱机的纺纱工人不但产量低,而且棉纱又卖不出好价钱。日子久了,他们渐渐的丧失竞争力,很多小作坊渐渐停产,大量的奴隶下岗,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当然,这期间还有一些小『插』曲。一些作坊主看不惯其他作坊获得的高额利润,竟然公然指使奴隶进行捣『乱』,甚至无理由起诉这些作坊主,因为他们的原因造成纱锭价格下降,导致他们的作坊关闭,员工失业。地方法院经常要处理这些纠纷,由于很多人并不了解科技给生产力带来的巨大帮助,盲目的控告对方扰『乱』市场价格,反而被判有罪。这些情况的发生属于必然,经历了这些事件时候,社会广泛的开始接受新技术带来的巨大生产力。

从神武十五年夏天开始,中华帝国本土以杭州、苏州为中心的纺织工业掀起了大规模的产业。这次产业不同于之前的制盐业的产业,这次波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影响甚为深入。

因为纺织机从开始的机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