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濮坞村调研之前,为了更有针对性得对此次蔺汉生的调研提出有效的建议,韩晓对濮坞村进行了一番深入细致的研究,他叫办公室搜集来近三年来关于濮坞村的所有报道和村级经济各项统计数据,发现最近三年濮坞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集中在两大块上,一块是华侨的捐赠,一块是种植业的收入。濮坞村是山阴区著名的华侨村,村里几乎每一户村民都有亲戚在国外,因此虽然濮坞村的交通极其不便捷,但村民靠国外亲戚邮寄回来的资金就能够很好的生活。濮坞也有几个华侨是非常有实力的企业家,他们每年都会从国外往村里捐助一定的款项,用于资助村内的各项事业。濮坞村在没有其他征地收入、厂房租赁、山林承包、水利出租,集体所有企业的情况下,这一块的收入几乎占据了濮坞村每年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濮坞虽然地处偏远且交通不便,但其隐于群山之间的特殊气候却非常适合农林业的种植,最为出名的便要算是濮坞三宝:濮坞茶,十月果和冬盏菊,这其中,又当属濮坞茶的名气最大。濮坞茶源自于濮坞特有的一种茶叶,从外形上看就和普通的茶叶相差很大,这种茶叶叶片肥大,色泽青郁,暗香怡人。经过濮坞特有的制茶工艺加工,茶叶既能够保持色泽又能够不散其味,入水即化,香韵幽深。由于濮坞茶全是手工制炒,因此茶叶产量并不高,但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使得濮坞手工炒制的茶叶几乎每年都能在茶叶市场上卖的高价。十月果是濮坞的第二大宝贝,用于入药,味甘性良,对于关节炎症颇有药效。冬盏菊则是濮坞特产的花卉,花期相当短暂,每逢初雪时开花,雪融时话便凋谢。冬盏菊之所以能成为濮坞三宝之一,是因为冬盏菊所开之花颜色各异,赤橙黄绿争奇斗艳。“冬天如果有异乡之客能攀爬过皑皑白雪覆盖的深山陡峰抵达濮坞,那么满眼的七彩之花必定让来客目瞪口呆。”这是去年越州晚报上对于越州十大秘境探幽的专栏报道,之后也曾有人在冬雪时去濮坞探幽,可大雪封山,能够安全翻山越岭进到濮坞村的却是寥寥无几。 虽然濮坞三宝都有着不菲的价值,但村民们由于不愁生计所以也并不十分渴望能以此发家致富。茶叶是点到为止,十月果和冬盏菊来自天然,也并没有很好的规划去种植养植。濮坞村的村民虽然说不上富裕,但生活中也还算过得去,但濮坞村的集体经济却由于缺少强有力的板块而显得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原本濮坞村还有一定的存款,但去年盘山公路的建造和村内有线电视与电话的开通,使村集体经济一下子就倒欠了将近一百万,这对于世世代代都存着“温饱即是福”这种理念的濮坞村而言,无疑是当头给了一个闷棍。 这几天,在村支部书记林一方和村长林长庚的陪同下,蔺汉生他们几乎走遍了濮坞村的角角落落。濮坞的民风很好,村民之间都处得很和谐。有时蔺汉生在山上和哪户人家谈的时间长了,错过了吃饭时间,林一方就会在回村委办公室的途中,随便找一户人家进去蹭饭。每次进去,不管领导的大小,村民们都很客气,而且都会拿出家里备着的最好的菜肴,招待蔺汉生他们。
在韩晓的建议下,蔺汉生还专门去看了濮坞村的茶园,果园和冬盏菊的产地。濮坞村三大宝的分布很有规律,低矮一点的山地上都是成片的茶园,而沿着山脉顶部曲线走向的是枫树群,和枫树紧挨着的,便是十月果树了,粗粗一看,比枫树要矮上几十公分,眼下,正是果树成熟期,树枝上挂满了一串串如同相思豆般红艳艳的十月果。在山脉和坡地之间,零星点缀着几片不算高的险峰,顺着峭壁的两沿爬满了如同藤蔓般的褐色枝桠。据林一方介绍,这褐色的枝桠就是冬盏菊的枝干,一到下雪,枝桠的颜色便会变成草绿色,然后沿着藤蔓,密密麻麻得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那就是在濮坞人眼里并不稀奇却在外来客眼里叹为观止的冬盏菊。
在濮坞的这些日子,蔺汉生无论是翻山入户还是静夜散步,韩晓和张小春都陪着。让张小春心中暗暗叫奇的是,平常对待区里大大小小的干部都不苟言笑、严厉苛责的蔺汉生,对待韩晓却是和颜悦色,谈笑风生。蔺汉生对韩晓的另眼相加还体现在好几个韩晓提出了建议,蔺汉生都指示徐卫东在调研报告的措施与对策中结合进去,这对熟悉了解蔺汉生个性的徐卫东而言是又羡慕又不解。羡慕的是韩晓这个区级机关最弱势的正科竟然能让这个在山阴区权倾一方甚至连区长高立国的意见都不甚采纳的区委书记如此放下身段,简直是绝无仅有的奇事;不解的是韩晓的背后到底有着有多深的关系和多大的来头,他究竟是何德何能竟然获取了蔺书记如此的器重与青睐。 连韩晓都明显感觉到了蔺汉生对于自己的赞赏与喜爱。韩晓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虽然父亲韩若霆和母亲林亚芬都算是中产阶级,但他们一家和官场,尤其是区委书记这一层面以上的高官接触都很少,更谈不上能对官场有任何明显的影响力了。而自己虽然在南湖镇是鼎鼎有名的打黑英雄,也在团区委都做出了一些成绩使团委摆脱了一直以来的困局,但如果光凭这就能令蔺汉生青睐有加,韩晓也还是不信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或者,这是人和人之间的缘分?又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