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游戏竞技>官道> 第三十七章 思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思策(1 / 2)

韩晓在办公室里一连沉思了好几天,办法没有想出来几个,问题倒是越想越多,看来这样干坐也不是良策,还得另寻思路。

那思路从何而来呢?

韩晓用两根食指微微揉着鼻沿的两侧,略微闭了会儿眼睛,给自己焦急的心情放松放松。睁开眼睛,无意中看到桌面上摊开的越州晨报第二版的标题有这么一行黑色的大字“说古论今谈发展,群策群力话越州”。

“说古论今?群策群力?”韩晓忽然计上心来。连忙拿起电话叫王菁过来,让她从团的资料档案中整理出山阴区团委历任书记和副书记的名单及联系电话,从明天开始,叫王菁跟着他去一一拜访这些团委的老前辈。

连续一个礼拜,韩晓开着自己的奥迪,在办公室副主任王菁的陪同下,几乎访遍了历任的团委书记。或许是因为团的工作性质很单纯,少有权势与斗争在其中搅和,而且都镌刻着不能忘却的青春和无法重来的激情,所以当韩晓自报家门说是来自团委的时候,这些现在的局长、书记、经理、老总们大多都很客气,毫无保留得和韩晓交换着想法,交流着建议。当然也有吃闭门羹的时候,不过韩晓也没太往心里去,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团委出来的,也不见得一定个个都是精英。

之后,团委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连续印发了2001年度的一号、二号和三号文件。一号文件《山阴区团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团组织设置及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任职条件的实施意见》由山阴区委组织部和团区委联合发文,对全区团组织的设置和团组织负责人的条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团员青年人数锐减的团组织,创新性得提出可在山阴区团委的指导下,由若干个团组织联合组成一个区域性团组织,这样既能维持团工作的正常开展,也有利于产生符合条件的团组织负责人;而对于团组织负责人年龄偏大的问题,文件亦明确要求以35周岁为一个严格的上限,没有特殊情况均不得突破,但与此同时文件却放宽了对团组织主要负责人行政属性的要求,只要符合团的章程,只要确实是优秀的、有能力的团员青年,事业编制、全民编制,招聘编制和自聘编制属性的均可担任团的主要负责人。   二号文件《关于公布新一届山阴区青联委员的推荐标准和名额分配》由团区委和区青联联合发文,要求全区各镇街局办在广泛摸底的基础上,最大范围得推荐各界优秀的青年人才参与到新一届区青联委员的队伍中来。文件对青联委员的年龄、界别、推荐方式、推荐名额和入选标准都做了详细的说明,为能更好地吸收到山阴区各界青年加入青联这个年轻人的大家庭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三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团委换届工作的实施意见》由团区委单独发文,要求山阴区各级团组织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来认识团委的换届工作,选拔好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推荐好新一届团的委员会的人选,提议好对团的发展和壮大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提案,在全区广大团员青年中营造出良好的换届氛围,使团员青年和团员代表能热情参与换届,真心支持换届,顺利完成换届。   在三个文件下发的同时,韩晓又连续召开镇街团委书记座谈会,机关团组织负责人座谈会、区级老团干座谈会,青年组织和社团代表座谈会,大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多种层次,不同层面次青年代表,团员代表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他们对新一届团委班子的意见和建议,听取他们对山阴区团委未来三年工作的规划与思路,听取他们代表广大青年所反映的最迫切的声音和最真实的想法。

韩晓一方面通过召开会议来集思广益,另一方面也通过访谈基层一线青年职工,走访热衷团的事业、热衷青联事业的青年企业家,重新启动青年“号手”活动的评选来结识更多的基层青年,来结识更多的青年骄子,结识更多的青年骨干,听青年之所想,想青年之所需,需青年之所思,思青年之所虑。

更关键的是,韩晓已经大刀阔斧得启动了他的筹资计划。

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团委的资金缺口,使新一届团委的各项工作能维持运转乃至于顺利推进,如何选好山阴区团委兼职副书记的人选成了韩晓考虑的首要之重。为了扩大副书记人选的选择面,从更多优秀的青年企业家中进行最优选择,韩晓秉持了“不求所在,但求所有”的选人理念,打破了往常的学历、地域限制,规定了只要企业家本人是山阴区的居民,哪怕他所经营的企业不山阴区也没有关系。这样的选人标准一出台,使原来几乎只有很少企业家可以推荐的镇街迅速拉阔了视野,一批原来并不显山露水但其实企业实力相当雄厚的年青企业家渐次浮出了水面。   经过基层各级团组织,尤其是镇街团委的举荐,并充分听取了各镇街分管工业的副镇长及区工商、税务等职能局办相关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后,韩晓在上报上来的三十余位青年企业家中圈定了七个候选新一届团委副书记的人选。

为更全面的了解这些青年企业家的情况,韩晓亲自带队,和区委组织部干部一科科长田文华,团区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菁一起,先后实地走访了这些青年企业家所经营的企业,了解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