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灭了。想着如何处理这事儿,宝玉看样子是不想去什么隐贤山庄,不过是搪塞一下。也罢,干脆不用经过他,直接让袭人把那张请柬拿过来就是。原来,为了以防万一,有宵小趁机捣乱,以实名制安排此事。于是,让彩云找袭人过来。
不大一会儿,袭人走进来,先向王夫人请安,又向宝钗问好,而后在一旁肃立。
去把宝玉的那张请柬拿过来。
回太太,那张请柬,二爷已经给了甄家的公子。
王夫人闻言,倒是愣住了,这小子动作倒是快,这也无妨,我干脆釜底抽薪,就让彩云、袭人跟着,去看望甄家母子。而宝钗倒是笑着推辞,要去看看贾母,给老太太请安去。
匆匆来到甄家住处,一进去,就见甄家太太正在洗衣裳,甄宝玉坐在石阶上看书,拿着一个枯树枝在地上写着什么
王夫人眼里酸,也觉着难过,寄人篱下的ri子,任谁也是不好过地。忙咳嗽一声,甄家太太听到动静,忙直起身子,看到王夫人,忙扔下手里的衣裳,陪着笑脸迎上来。王姐姐,您看我,就闷头儿洗东西,没顾上别的,怠慢了姐姐。快请进,好歹坐坐的。
王夫人亲热地拉着人家地手,轻叹着:这一向穷忙,没顾上妹妹,让妹妹受委屈。彩云,回头给甄家太太拨两个粗使的丫环过来。妹妹,让她们洗去。来,歇歇的。
甄宝玉看见王夫人,忙放下手里的书,过来请安,而后肃立在母亲身边。
这孩子,就是懂事儿,让人爱见。正好,也给我那个不成器的宝玉做个样儿,好好羞羞他。孩子,宝玉让你为难了是吧,好好地去什么隐贤山庄,真是不管不顾的。甄家老少就指着你了,去隐贤山庄,万一让有心人看破,别地不说,牢里的人就更难了。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在明白不过了。甄家太太忙让甄宝玉取出那张请柬,呈给王夫人。这孩子不懂事,给您添乱了,回头我责罚他。
王夫人笑笑,跟甄家太太又寒暄几声,回转自己房里。拿着那张请柬犯了难,丢开不理,好像这家在京城里还挺吃香的,滞留在自己手里,又觉着不妥。正烦躁之际,宝钗转又回来,说着:老太太让给巧姐送些瓜果过去,我讨了这个差事,顺便也看看去,才回来。听到姨娘回来,就过来看看。
王夫人把请柬拿给宝钗看,却见她拿起又放下,不解的看着自己。嗔怪道:这该怎么办?均给外人还是让谁去?
宝钗低头想了一下,扑哧笑了:姨娘忘了,倒是我哥哥惦记着,就怕他糟践了人家的一份儿好意。
这有什么,薛家也是皇商,还辱没了他们不成?拿上给蟠儿,让他去吧。王夫人不以为然的,想起自己也是皇亲国戚,就这么小家子气,传出去岂不让人耻笑,又嘱咐着:别张扬,悄悄地谁会认的你。想想也是,宝玉又不是什么王府阿哥地,一个世家子弟,在京城里,满大街都是。
宝钗心领神会,忙谢了自己姨娘,赶紧给薛蟠报信去也。
大路朝天,城门把关。还是那条通往隐贤山庄的路径,城门前站着地守卫不少,大都是懒散模样,再没有前些ri子的紧张,就是偶尔过来一两个当官地,也是随意问上几句,就放行。远远的走过来两个人,一位是巡视城内的侍卫总领牛继宗,一位是乌拉将军,别看都是武职,今儿个全穿的是便服。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神态,对谁也是chun风拂面,不笑不说话的。看起来平安无事,实则内紧外松。在城门四周,暗掩着兵士们。
人们不仅不慢的按部就班,做着自己例行的事情,走亲戚的,做小买卖的,公干官差的,娶媳妇聘闺女的,还有稀稀落落的年轻、年少的世家子弟们,骑着马往外走,目标不言而喻。
有几个世家子弟在结伴儿出行,其中也有贾环和贾兰叔侄。贾政把他们送到城门口,就转回去,跟着的有林之孝带着的家人小厮。这里没有宝玉,这让认的他们的官员纳闷,不禁问道:存周兄,怎的不见二世兄?
贾政也纳闷,只听王夫人说是,宝玉昨晚喝酒喝高了,这阵子还是懵懵懂懂的,晚些去吧。也没理会,只好先把贾环和贾兰带过来。嘱咐他们几句,就让他们上路。自己也往工部去,那儿还有一堆儿琐事等着呐。
又过来几个中年的文人,边说边往外走,全然不顾城门口的守卫。人家看他们的模样,错不了,怎么也变不成武林高手,奇能异士。
快到正午时分,门前来了一位骑马的文士打扮之人,神态自若,脸带微笑,一手持折扇,一手拉着马缰绳,身后还跟着几个随从,一个个中规中矩的,并不敢多言。
有人在后面叫了一声:薛大爷,你这是奔哪儿啊?
薛蟠吓了一跳,待要不理又觉着不合适,跟人家搭腔,又怕露出马脚,只好呲牙一笑:那什么,回头见。
径自往外走,又听见有人在问:这位公子,你这是往哪儿去?
薛蟠转身一看,面生,看得出来是一个守城的小官,忙文雅的抽动了一下面部肌肉。回这位官爷,在下是去隐贤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