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醒的特别早,推开门一看,棱光涔涔,明晃晃的枪刃格外扎眼。整个院子被刀疤搞的像军营一般,大门口有人把守,客厅有人把守。书房有人把守。园中小道上,处处都有巡逻兵的影子。
今天是开府第一天,贺礼应该少不了,如此阵仗。这还让老子怎么挣钱,送钱的都不敢进来。急忙派人将刀疤叫了过来,本想吼他两句,发发官威,哪知片刻后,刀疤一身重甲的进了厅门,行走间铁甲铿锵。苏誉脸上的怒意顿时消失的没了踪迹。
大人,是您叫我?刀疤大大咧咧的道。
苏誉心一横,害怕也得挣银子,不能软了。当即胸一挺,严肃的道:叫弟兄们把家伙都收起来,身上带着短刀就可以了,拿着这么些长枪,来访的客人怕是要不敢进来了。
刀疤会意,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一拱手道:属下马上去办,呵呵,在军中待的时间长了这些习惯还没改过来。说罢一溜烟的跑了出去。没过一刻钟,院里的大兵都换上了轻装,腰上别着短刀。好在已经没有白花花的金属露在外面,看上去已经和气了不少。
苏誉心中盘算,这样也不是个办法,恐怕要快些那些特工装搞出来。既然现在是自己的府兵,不光要看家护院,偶尔也是有出去仗势欺人的机会,所以完全把他们磨平了也不行。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把现在的毕露锋芒收敛起来才好。
昨日陆家和程家的贺礼已经到了,恐怕今日前来拜谒的人也不会少,锦江城既然敢称大秦第二,自然是有些底子在的。稍微大点的商家没有一百也有几十,想必今日又是赚的配满钵满。想起那个待自己甚厚的皇上,心中不禁感激起来,这也算是知遇之恩了。
果然没过一个时辰,府里便热闹起来。幸亏提前叫人把报社的人都集中了起来,做了些准备。要不然真是来人了连口水都没得喝。一波接一波的访客,大多数都是面生的很。不过这些商人也都不是平凡人,几句话就把关系拉的好像一家人一样。但是令他颇为不满的是,想象中的银票满天飞并没有出现。来的人不是送些点心食盒,便是送些厚厚的四书五经。好在一上午都没来什么大人物,心里宽慰自己道:或许都是些小商小贩,。拿不起银子,些许点心书籍也都是尽了心了。
正来回踱步,忽听门外有人传道:大人,金陵杨崇武求见!
苏誉心中咯噔一下,终于有大人物来了。程家和陆家的银子都收了,唐家也算是聊表了心意,只有这杨家尚未见过,不知出手如何。
往门外一看,顿时脸拉长的许多。只见一个文弱书生,身后带着两个家丁,正漫步走来。仔细一看,书生身无长物,两个家丁架着一袋粮食,上面一个大红色的圈圈,中间一个大字米。一激动,差点倒过去,没想到今日开业大吉,尽收些吃的,难道是这等光明正大的时候,不适合行贿?
念及当日皇上金口玉言,四大家族的银子,尽量的收便可,能收多少收多少。收不到也要想着办法要,至于其他小商家,就不必如此了,涉及民生,任何人也不能造次。所以苏誉这些日子以来,明目张胆的收受贿赂,也都是冲着四大家族来,小商家的困难他也看得出来。
在下杨崇武,拜见指挥使大人。来人倒是文质彬彬,与他名字颇为不合。
苏誉开玩笑开惯了,笑着道:哦?你是杨崇武?我还以为是杨崇文呢
回大人,杨崇文是吾之家兄,一直在淮北督运军粮,不曾有空前来。
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说,还真有这么个人。心中觉得好笑。却不好表现出来,不过这杨崇文的工作,倒让他明白了一些杨家发财的路子——军粮!如今正是战火纷飞,军粮的需求量动辄便是几百万石。杨家若能占了十分之一,便肯定是富可敌国了。奇怪的是杨家如今只列在四大家族的末尾,难道连十分之一都没摊到?
见他出神,杨崇武提醒道:大人,我们杨家是世代米商,如今大人做了指挥使的大堂。特奉上几十斤上好的无锡大米,希望大人身体健康!
啊?哦——既然是杨家的一番心意,那本官就不客气了
放下了东西,杨崇武便也不再多做停留,寒暄了几句,便匆匆而去。苏誉心里奇怪,这杨家的人忒也奇怪。其他人来了都是吹捧一番,又是邀约又是保证的,希望今后得到他的照顾。怎么唯独杨家这般低调,送了一袋大米不说,连个冠冕堂皇的话也没有。难道是他杨家觉得没有必要结好我?
江南一带,加上闽南,两广自古都是物产富饶。杨家作为全国最大粮商,不可能不在意这一片地区的漕运。
正疑惑间,却见秦忠进门,拱手道:苏爷,今日我在外面找了几个小厮回来,正好是府里缺少家丁,不如留下他们?
见他神色迫切,心中奇怪。怎么今日连着秦忠都不正常起来。思虑片刻,猜测道:你是收了人家的银子,才介绍来的?
秦忠大惊,知道这事隐藏不了,忙跪下道:苏爷真是料事如神。这些人都是和小的交好。听说苏爷出手阔绰,已经上了打赏榜的首位,想挤进我们苏府的下人越来越多。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