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岭南蛮北,徐关东海西。此行何ri到,送汝万行啼。
绝域惟高枕,清风独杖藜。危时暂相见,衰白意都迷。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观,ri落望乡台。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
诸姑今海畔,两弟亦山东。去傍干戈觅,来看道路通。
短衣防战地,匹马逐秋风。莫作俱流落,长瞻碣石鸿。
——————————————————————————————————————————————————————
太平道对益州的进攻进度远比想象中的要顺利。
在中平元年中原黄巾军被平定之后,贾诩就代表太平道和何进进行了谈判,对于未来太平道的势力范围进行了划分。
何进在之前已经向太平道承诺将益州和荆州南部划归太平道控制,这次的谈判只是再次确认,而且让何进想办法让大汉zhengfu承认太平道对这些地区的管辖权。
益州和荆州南部此时毕竟还不在太平道的控制之下,虽然大汉zhengfu也没有能力对这一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但是将之许诺给太平道的南部还是不小。
但是对于何进来说,也只是有些困难而已,毕竟现在何进对议事院的控制力已经不是之前可比。
在将五大中郎将送进议事院之后,何进听从了边允和韩约的建议,突然变得低调了起来,对于杨赐、曹嵩和袁隗三人达成共识的建议,何进全部表示了赞成,而对于三人之间还存在分歧的问题,何进则不偏向任何人,保持完全的中立。
由于黄巾军被平定了之后杨赐、袁隗和曹嵩三人之间最大的共同敌人已经消失,何进虽然之前在议事院中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是突然的低调使得三人慢慢的忽视掉了何进的威胁,转而陷入了内斗之中。
曹嵩和袁隗虽然都是被杨赐一力提拔到三公的位置上的,但是他们两人背后毕竟都有自己的势力,在外敌被消灭之后即使他们自己不想内斗,他们背后的势力也将逼迫他们为自己的势力争取更多的权利。
更何况,太尉杨赐已经年老体衰,渐渐的顾不上朝中的政事了。
如果杨赐再年轻十岁,肯定能够一眼看出何进的打算,然后对曹嵩和袁隗二人做出一定的让步,先联合两人共同将何进的势力尽可能的削弱。可是现在杨赐已经老了,在历史上杨赐将在中平二年的九月去世,可是和历史上一直担任实为虚职的三公不同,杨赐再十常侍被诛杀之后众望所归的担任了太尉,掌握了朝政大权,为了平衡朝政,团结更多的势力对付黄巾军,杨赐可谓殚jing竭虑,费尽了心血。当中原黄巾军被平定之后,杨赐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到了现在,已经可以说是病入膏肓,难以为继了。
杨赐病危之后,曹嵩和袁隗的斗争就白热化了起来。两人虽然都是杨赐提拔起来的,但是现在问鼎大汉权力最高位的机会就在眼前,两人是肯定不会放过的。
杨赐再病重之前将自己的全部jing力都放在了处理朝政以及安排各方共同平定黄巾军的战争之中,对自己的家人以及一直追随自己的人都没有安排。
杨赐的独子杨彪之前因为处死了宦官王甫而被袁逢报复,从京兆尹的位置上罢免,驱逐出京担任了一个下郡的太守。在十常侍被诛杀、杨赐担任太尉掌握朝政之后,很多人都劝说杨赐将杨彪重新召进京中任职,但是杨赐一直都没有答应,最终还是杨赐自己表现出se,政绩卓著,通过朝廷的考评之后从下郡太守升任了一个中郡的太守。
杨赐的这番作为自然是又得到了士林的一片称赞之声,当然也有很多人斥责杨赐的虚伪。但是杨赐依然不为所动,很多追随杨赐的人看到杨赐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提拔,也都无话可说。
在杨赐病重之后,为了让杨彪回京照顾杨赐,曹嵩和袁隗才瞒着杨赐将杨彪召回了京城,担任了司农寺少卿。
曹嵩和袁隗为了争夺太尉的位置而不顾朝政的行为让很多原本保持中立的公卿大臣对两人非常的不满,而何进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在私下接触了很多的公卿大臣,并借此重新拉拢了一大批人。
如今何进在议事院中已经拥有了将近一半的选票,因此何进才对通过太平道对益州和荆州南部控制的决议充满信心。
事情果然没有出乎何进的意料,在议事院的投票中,最终通过了将益州和荆州南部划归太平道的势力范围。当然,能够通过这项决议并不仅仅是因为何进的施压,还有太平道向大汉朝廷承诺的各项条件。
第一,荆州和益州的刺史在之后仍然由大汉朝廷任命,太平道将对大汉朝廷的任命完全接受。荆州和益州境内各郡的太守将由各州刺史和太平道共同提名,经朝廷确认后任命。
第二,太平道将保证为朝廷上交足额的税收,以过去五年每州上交税额的平均数为基数,太平道保证每年上交的税收比前一年增加一成,但是朝廷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和任何借口向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