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除了潼关,就离开了关中的地盘。
从这里到洛阳一路的守军都是何进的部下,对于凉州义勇军自然是一路放行,这两万人的军队很快就来到了洛阳城下。在城外安营扎寨。然后凉州义勇军并没有打算立即进城,而是发布了《讨十常侍檄文》。
其文曰:
夫王者之兵,以义德相济,非徒疆理土地,恢广经略,将以大庇苍生,保全黎庶。是以蒙践霜雪,逾历险难,匡国宁民,肃清四表。
昔我高祖皇帝,诞膺明命,爰造区夏,内夷篡逆,外宁寇乱,灵武纷纭,雷动风举,响轶龙堆,声浮云朔,陵天振地,拔山荡海。於是华域肃清,讴歌允集,王网帝典,焕哉惟文。
盖天地有盈虚之期,皇代有盛衰之会。姬文至圣,犹西患昆夷;周宣哲王,而北难猃狁。天步祸乱,有自来矣。是以十常侍因曩者之弊,遇皇纲暂弛,遂陵跨神州,翦覆上国。二十馀载,毒流四海,人神含愤,天诛自灭。念诸文武百姓,同为和气之民,而不蒙太阳之施,奔波于河湟之间,逼迫于寇戎之手。行者穷征役,居者困重赋,死生契阔,良难为心。夫治乱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值圣明。自我大汉,十常屡构,建宁以来,难结皇室。忠臣碎於虎口,贞良弊於豺狼。天未忘难,凶力繁兴。逾年之间,遂倾皇祚。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沉沦,七庙毁坠。皇纲失御,社稷多难。
凉州百姓,心怀社稷,聚众为兵,名为义勇。今兵之所指,惟在十常侍而已。天子圣德,余唯请诛杀十常侍,还我大汉清明盛世,朝野内外,必不胜感激。
檄文发布之后,朝中的公卿大臣几乎全部向天子上书,要求天子诛杀十常侍,但是他们没有机会见到天子,这些奏章也全都被十常侍拦下,根本没有被天子看到。
而十常侍反而劝说天子立即召回何进统领的羽林军,消灭城外的凉州义勇,但是天子下达的诏书在离开皇宫之后也被公卿大臣拦截,根本无法传出洛阳城。
为了防止城内的公卿大臣率领家兵冲进皇宫,十常侍率领着西园兵守在了皇宫的各个宫门之外,大汉帝国的内廷和外朝一时间被彻底隔绝。西园是东汉王朝的皇家园林,面积十分广大,天子刘宏在这里蓄养了大量的jing骑良骏,并且储存了很多的金银珠宝。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后,为了补充兵源,刘宏拿出了西园里的良骏和一部分金银,在洛阳附近招募了一些良家子弟在西园内进行训练,由十常侍进行统领。在洛阳城中原本驻扎的北府军及羽林营被抽调到洛阳城外八关进行防守的时候,这支西园军被抽调到了洛阳城内执行守卫皇宫的任务。
凉州义勇军一方面向天下各地派发檄文,一方面派出了二十多名暗夜卫潜入了洛阳城,打算执行早就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刺杀十常侍。
根据阎明和贾诩、小武等人商议之后制定的计划,在刺杀十常侍之后,城外的凉州义勇军将迅速进城控制住洛阳城的局势,同时右诸位公卿大臣出面控制天子,以天子的名义下达公布十常侍罪责的诏书,为此事进行首尾。事成之后,何进将以大将军的身份总领国政,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名义,由于何进能力有限,因此将不会得到任何实际的权力。公卿大臣将得到强大的权力,天子将被彻底架空。而阎明得到的只是一个太平道的合法名义,以及凉州太平道以处理教内纷争的名义平定黄巾之乱的权力。
虽然在朝中太平道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权力,但是阎明并不在乎。黄巾之乱时现在大汉帝国最重要的问题,越快的平定黄巾之乱将越能为帝国保存更多的生机。由于阎明的出现,汉军的实力被大大的削弱,而黄巾军的势力已经比历史上强大了很多。如果任由黄巾军发展下去,即使汉军最后能够平定黄巾军,帝国的人口也将大大的减少,实力将被大大的削弱。而且历史上汉军只是在表面上平定了黄巾军,维护了帝国表面上的统治而已,在内部留下了大量的隐患,数年之后黄巾余孽卷土重来,使得大汉帝国的人口进一步的减少。为了能够减少大汉子民的伤亡,阎明才做出了首先平定黄巾军的决定。
当然,在平定黄巾军的过程中,太平道将能够得到很多地区的实际控制权,相比于一个朝廷中的虚名,实际控制的土地和人口才是阎明更为看重的。
六月初八晚,十常侍在宫中被人刺杀,凶手不知所踪。
十常侍一死,朝中的诸位公卿大臣果然遵守约定,打开了洛阳城门,将凉州义勇军放进了洛阳城。而西园军在十常侍死后也丧失了继续战斗的勇气,主动撤开路卡,将诸位公卿放进了皇宫。
当天,宫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外人自然是无从知晓。只是第二天,天子便下达了诏书,公布了十常侍的十大罪状,并且公布了一份长长的十常侍同伙名单,要求他们三ri之内主动认罪,不然将杀无赦。这样做也是这些公卿大臣为了安抚民心,洛阳城内十常侍的党羽同伙数量过多,如果全部诛杀的话会引起城内的动荡。
诏书同时宣布凉州太平道为合法宗教,帝国将大力支持,而张角领导的太平道为伪教,帝国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