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战果。
穿甲弹打在了伊势号烟囱地前方,与打中长门号的第一枚穿甲弹的命中点几乎完全一样。只是伊势号与长门号并不一样,在伊势号的这个部位,停放着两艘大型救生艇与两艘汽艇,而甲板下面就是存放供汽艇使用的燃气罐的位置。显然,伊势号重蹈了扶桑号在萨兰加尼海战中的悲惨命运。
穿甲弹与爆炸的燃气罐几乎将伊势号该部位地舰体炸成了废墟。
只不过,此时伊势号上地大火对炮战并没有太大地影响,因为渤海号的炮手主要还是依靠火控雷达提供的数据瞄准目标。而没有太多的依赖光学测距仪。另外。其他几艘战舰也都在忙着对付自己的对手。没有精力理会伊势号。
只不过,坏事从来都是接着到来的。
十点四十一分,从第十一轮齐射开始,渤海号地丁炮塔复活了。
实际上,那枚十四英寸穿甲弹根本没有打穿炮塔的正面装甲,只是震死了几名炮手。并且使炮塔内的其他官兵暂时失去了活动能力。随着新的炮组登场,丁炮塔又恢复了火力。只不过,因为二号炮的俯仰机构受到损伤,所以丁炮塔只有一号炮对伊势号有威胁,二号炮成了充面子的摆设。
无论如何,这一变故让伊势号的舰长大森仙太朗大佐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现在渤海号已经摆好了架势,如果伊势号冲上去,肯定会遭到更猛烈的炮击。而且很有可能遭到东海号与秦岭号地夹击。如果伊势号不冲上去,在这个距离上。根本对付不了渤海号。反而会被渤海号地主炮打成残废。撤退,那更不可能。在高须四郎中将下达命令之前,他没有权力让伊势号撤出战斗。
两艘战列舰的决斗也在此时出现了重大转变。
虽然在随后地战斗中伊势号由命中了渤海号四枚穿甲弹,并且让渤海号的甲炮塔失去战斗力,导致渤海号舰长受伤,打掉了渤海号的后舰桥,并且使渤海号的左侧推进轴受到损伤。但是,渤海号在二十五分钟之内,打出了十二轮齐射,并且用十一枚穿甲弹狠狠的教训了伊势号。
十一点过七分,伊势号几乎丧失了所有的战斗力,六座主炮炮塔全部被毁,舰体右侧挨了四枚穿甲弹。虽然舰桥没有被打中,大森仙太朗也没有受重伤,但是无力继续打下去的伊势号只能撤出战斗。
为伊势号送行的是更多的炮弹。只是当时渤海号的转向能力已经出了问题,所以无法追击伊势号。
十一点三十九分,也就在长门号的大副下达了弃舰命令的时候,伊势号撤出了战场,步履蹒跚的朝着北面的东京港驶去。
据当时在东京港服役的日本海军官兵回忆,伊势号回到港口内的时候,舰体右倾已经达到了十度以上,左侧的舯部几乎暴露在了海面外。另外,战舰的度几乎降到了零。如果不是几艘拖轮及时出港营救,恐怕伊势号根本进不了东京港。
直到战争结束,这艘战列舰都没有得到修复。
后来,伊势号被帝国海军缴获,在对其进行了简单修复之后,就被用于测试帝国海军新式炮弹的威力。很多日本战舰防御水平的数据就是从伊势号上得到的。当然,对于日本战舰的性能,帝国海军一直觉得没有什么好称赞的。通过对伊势号的研究,帝国海军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证实。给闪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