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只是敌军如今尚在怀玉山中,就算我军全力赶赴,敌军也自迎头赶来,也是尚需两日才可交战。两日间,我军空腹行军,就算军心不怨,士气不减,空腹行军两日,众军士也绝对身乏无力。彼时碰上敌军,莫说破釜沉舟了,却是直接羊入虎口了。
折可复虽勇,虽脾气爆。可在自家兄弟中,却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听折可规说的有理。当即闷在一旁无语。
而折可存也当即问折可规道:依你之见,又该如何?
折可规回道:依我之见。而今军粮焚毁,火光映天,众军兵皆知,瞒是瞒不住了。军兵得知。必然军心恐慌,士气低糜。故此,这乐平已经是绝对守不住了。我军只能快撤退,或往潘阳,或往景德镇。就地取食。而后再谋与方腊大军决战。
要说折可规这计策,虽然不怎么样,可若是真被折可存采纳了,虽然还必将败于李民骑军的突击之下,可绝对也能正面与李民大军厮杀一番。即使不胜。也能极大增加李民主力的损耗。只不过,折家军此时根本就不知道景德镇和潘阳都丢了,更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基数庞大的方腊大军身上。折可规此言一出。当即就有不同声音出现。
刚刚被折可存骂了的折可求。立马训斥道:胡说!我折家军岂可一退再退。岂不见,我军于信州之战,就是因为分兵各地,最终一处退,处处退,直接退出了信州。若是不知那方腊大军因为何事耽误,恐怕在其追击之下,这饶州也站不住跟脚,继续后退。而今。我军好不容易得了先手,在这乐平布下了天罗地网。若是再退。彼时方腊大军趁势追杀过来,而我军尚未恢复,士气低落,难道我军还要再退不成?如此却要退到何方?莫不是京都不成?恐怕我军还没有退到京都,皇上就已经下旨要我等地脑袋了。
折可求的这番话,却是戳中了折可存的心肝。要知道,折可存虽然统帅折家军,可他却是不如李民乃是最高统帅。折可存地上面可还有皇上呢。甚至就是原本的种家军的种师道。那在西北的级别都要比折可存高,折家军在西北作战时,都要受种师道的节制。当然,种师道也还要受童贯的节制。
故此,这折可存奉旨领一路兵马平定东南,收复失地,那是他地功劳,可是若在他平定之后,再由他手中丢失。那可也是极大地罪过。若是因此再把饶州丢失了。折可存活着也没嘛必要了。等着皇上的处罚,还不如直接战死。那还能给折家增加一个烈士。
故此,折可求一番话,当即就把折可规地老成之策,在折可存心中否决了。
不过,这个计策被否决,眼前的困境却依旧存在。折可存当即问折可求道:若依你,又有何见?
这就是官场的惯例,提出问题者,那就要有解决之策,哪怕不行,那也没关系。不行归不行的。谁也不能说有什么计策就是完美无失的。可若是没有,那可就成了存心捣乱,恶意找茬了。
故此,折可存当然要问折可求。
而折可求也是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的说道:大帅。这还有什么好考虑地。如今我军军粮断绝。当然要依照惯例行事。如此,我军可保持战力不减,更可令敌军误以为我军军兵无粮乏力。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折可求此言一出,当即满营众将,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惊愕的看向折可求。即使折可存也不例外。
没办法,折可求虽然没有特别注明,可此时的一个惯例,却是所有众将都知道。没别地,那就是吃人。
吃人。对于现代人可能不可思议。无法想象。
可对与如今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不是什么大事。且不说吃人之事,自古流传,不少凶暴的将帅就用人肉充作军粮,所到之处,就地掳掠民众为食物。
如十六国时,前秦苻登领兵征战,把杀死的敌兵叫做熟食。对军士们说:你们早上作战,晚上就可以饱餐肥肉,不必担心挨饿。
于是,部下都甘愿效力,打完仗就吃人肉,吃饱后再作战,因猛异常。
唐末时,秦宗权更常派遣部将四处屠杀百姓,行军时,他的军中更是从不带米面,把杀死的人用盐腌起来,随军携带,作为军粮。
其他的如唐末杨行密,隋末的朱粲等等。更皆是如此。尤其是朱粲更狂言:只要国中有人,我军中无粮患。
甚至就是到了清代,南明将领李定国攻打新会,城中粮尽,清军守将就以城内的百姓为食。
而且,就算不提过去将来。只是提如今,折家军与西夏军作战时,军粮尽时,那也是吃过敌军俘虏地,甚至就是善良弱小的百姓,就是在此时如今天下大旱的情况下,就是这江浙一带的老百姓,那也是吃过人地。互相之间易子而食,以及直接吃人尸体的。全都是常事。
故此,这折家军的众将,对吃人并不惧怕。也没有什么抵触。只不过,他们原先吃的都是敌军,却是做不到后世清军那样吃自家城内的百姓。
而且,大宋以仁孝治国,即使折家军在西北赶上军粮断绝,不得已吃西夏敌军地尸体,也只是私下吃,偷偷地吃,不敢让朝廷知道的。否者。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