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一路之上上
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浩浩荡荡的商队怎能没有欢乐?没过几天朱熹就和众人混个相熟。商队领头的叫做赵大年,是永丰商号安徽郡分所的二东家。别看赵大年长相粗犷,可心细如尘,商队上上下下的事物他都打理的无一不精。赵大年一行是于安徽分所出至扬州总部送货,这次的货物主要是一些土特产品。因为赵大年常年行商经验丰富所以这次也是由他这个二当家的亲自出马。
赵大年仿佛是一张活地图,一路上走的多是乡郊土路,在朱熹的打听下才知道现在的官员**,像他们这样的商队走官路的话一路上交的苛捐杂税就少不了千八百两银子。赵大年常年行商哪的路好走,哪的山贼少对他说是了如指掌。一路上赵大年还向众人介绍各地的风景,真是一个不错的向导,说来这对商旅其时才三十个人而已,多是商号的伙计。还有七八个脚夫。由于货物不算是很贵重,赵大年只是请了四位武师护航。赵大年为人善良善交朋友人缘极好。和手下人处的如亲兄弟一般。一路上赵大年也邀请了不少顺路人跟他们同行,其中就包括朱熹,那白衣英俊书生,还有几位顺路的老乡,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好不快乐,赵大年也不吝啬,虽无美食好酒可每次都会邀请他们一起用膳,朱熹对赵大年大有好感,不辞辛苦的捉了三十几只山鸡做了一顿叫化鸡宴。众人吃后赞不绝口还有好几个人请教朱熹烹饪的方法。
一路上朱熹快乐的很,时而说着笑话时而做几件让人摸不到头脑的事,让众人打心眼里喜欢这个有点邋遢的小子。毫无方向感的朱熹根本就没有觉扬州和杭州的距离。朱熹心想都带个州就算远也远不到哪去,听人说扬州美的紧而且美食更是出名,历代的皇帝都要在扬州建立行宫,朱熹怎能不去见识见识?再说说那俊俏书生,从一开始朱熹就注意到他,见他英俊不凡气质高雅可眉间桃花级重将来一定会为女人而烦心。朱熹曾有意观察过那俊美书生,觉他的武功不弱可隐藏的很好在加上他的长相谁也不会怀疑这个文弱的书生会是武林高手。可一路上那白衣书生总是从背后的书篓中取出各种书籍细读,见他的模样好像赶考的举人,等朱熹凑上去一看差点晕掉,原来那书生看的都是些情诗,上面还配着图画。这小子色心真不是一般的重。起先两人也只是相见点头而已,等那书生吃过朱熹的叫化鸡后竟然主动接近朱熹,看来他也是同道之人。
白衣书生走向独自烤火的朱熹含笑问道:小弟可否有幸跟兄台聊一下?朱熹抬头看了看手一指示意书生坐下,那白衣书生凑近朱熹笑道:兄台的烹饪手艺小弟佩服万分,如果区区能学得兄台万一也不枉此生了。朱熹见他说的如此严重不好意思的笑道:兄弟说笑了,我这只是乡下把式难登大雅之堂。那书生却认真的道:兄台可不要妄自菲薄。小弟曾有幸尝过几次丐帮长老级人物烹饪的叫化鸡可跟兄台的一比还差了些许火候,还请兄台告知小弟用的是何等方法?朱熹见他如此有礼又不会拘泥想来也不会是什么坏人笑道:其实是我作弊在调料中加了些独门秘方而已。如果兄弟想知道我便写给你吧。书生听后大喜的道:那就多谢兄台了这样我也可以用此秘方在丐帮朋友面前吹嘘吹嘘。说完两人相视片刻一同大笑起来。朱熹本来江湖阅历就浅遇到跟自己脾气相投的人绝对不会去考虑对方是否对自己另有企图,朱熹笑道:认识兄弟真是幸事,在下姓朱名熹,请问兄弟高姓大名。那书生闻得朱熹姓名后先是一怔然后激动的道:原来兄台便是近来名震江湖的朱熹朱神医。小弟令狐无忧今日能结交朱神医真是三生有幸。朱熹一听原来面前的书生便是武林八公子之一的潇潇公子令狐无忧,此次怎会和他同行呢?令狐无忧见朱熹眉头深锁以为是自己黑道出身让朱熹觉得鄙夷心下悲伤。虽然他飘遥派名列黑道四大派之一,可这是世人对他们的误解,飘遥派虽然在武功上有独到之处,可人丁方面却单薄的很,飘遥派祖师定下了一个古怪的门规,从第一代开始只准收三名徒弟,男女不限但必须是貌美英俊骨格惊奇不可。五岁就要随师父走遍大江南北云游四海,十岁时回到飘遥派圣地逍遥谷闭门进修。此派传人天资聪慧每天除了修炼武功外还要学习琴棋书画,医学八卦。要上知天文下晓地里。在门中武功差不要紧但是文采差就会被嘲笑。每一代三人学艺十年后都会接受一次考试,谁第一个完成就是下一代掌门而失败者便就永远不准收徒,如果有了孩子姿致好的送回门中学武,如不好就永世不得学武。须知得到飘遥派掌门之为后可以学的飘遥派最高武功星罗**也不知飘遥派的祖师当年受过什么刺激竟然想出这样的狗屁门规。令狐无忧失望的看着朱熹,想自己十六岁出江湖历练以来结交天下英雄虽也有几人对自己对自己的出身报有怀疑可相处之下没有不喜欢他的。看来这朱熹也要慢慢才能接受我
朱熹想破的脑子也想不出为什么在这个商队中会有令狐无忧这种人物。虽然自己对黑白之说并不在意,黑道也是有好人的,白道败类也绝不占少数。想来想去一筹莫展再看向令狐无忧现他竟是愁容满面当即问道:令狐兄怎地有心事吗?令狐无忧闻声答道:我见朱兄眉头深锁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