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秦汉> 第二章 治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治国(1 / 2)

湖广两省的巨变不但深深地影响着曾贞干这样的降将也极大地影响了投诚的湘军将士!所有的湘军将士在接受整编之前难得地获得了一次探亲假抽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有许多将士离开家乡甚至已经整整七年了!

七年前离开家乡时幼儿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年迈的老母正倚篱殷殷叮嘱娇美的妻子却躲在楼上默默落泪。惊回七年弹指过幼子踞门前问客来何人?老母坟前草萋萋已过膝……

出乎曾贞干和军政府的意料获准探亲的湘军将士十有八九仍然返回了军营只有极少数人选择了离开军队!曾贞干曾亲口问过去而复返的几个湘军将士问他们为什么放弃和家人厮守的机会仍然选择当兵?

这些将士的回答大致雷同无一例外都是他们的妻子或者家人坚决支持他们参加护国军以保卫湖广军政府来之不易的新政成果。贫苦了千年的华夏百姓是善良的也是坚强的他们从没想过要当什么刁民从没想过要害别人如果能有他们一条活路他们是断然不会造反的!可如果谁要是想夺走他们生存的机会要抢走他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们也是会坚决地起来反抗的并且不惜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军政府的新政改革已经深入人心湖广境内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坚定了百姓们的信心他们对军政府的信任与时俱增!加上张雨涵亲自领导的宣传司的宣传鼓舞湖广地区的百姓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自从1858年新政改革开始以来连续两年获得了大丰收凭借辛勤的劳动广大百姓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将大量余粮充抵购买土地的款项极大地充实了政府的战略储备仓库。

而在湖广大地兴起的工商热潮更是替大量解放出来的富余劳力创造了就业机会尝到甜头的百姓们更是坚定不移地要跟着护国军政府走了!他们再不想回到满清皇上统治下生活了也不想在长毛的统治下惶惶不安地过日子。

这一切都深深地震撼着曾贞干这个曾国藩原来最忠诚的追随者!最终曾贞干的认识生了深刻的变化完成了由被动迫降向主动投效的转变开始积极地投身到护国军和六国联军的军事斗争中去。

但这一切都是曾国藩这个老顽固所无法体会的他拒绝了解生在湖广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拒绝接受满弟的劝说他仍然一意孤行要坚定不移地走他未竟的路线孔孟之学始终是治世之学纵然没有了满人统治的大清新的王朝也必然要遵循原有的礼教法度……

兄弟两人最终不欢而散曾贞干没有想到的是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和曾国藩见面!

****

天京富丽堂皇的天王府。

石达开终于召见了陈玉成安庆局势已经刻不容缓必须要拿出一个解决的方案了!

玉胞按理你刚刚从河南返回车马劳顿应该让你多休息几天的可是安庆战事紧急天国危在旦夕怕是又要辛苦你了。

陈玉成恭敬地答道:为天国效力是臣下份内之事。

陈玉成的态度让石达开非常满意自从童子军中脱颖而出之后陈玉成的行事作风就颇多可取之处和一般年轻气盛的将领绝不相同陈玉成颇多老成持重凡事必深思熟虑也深谙忍让之道因此在太平军年青一代将领中陈玉成是最被看好的一个。

玉胞啊对于安庆局势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陈玉成认真地说道:万岁在讨论安庆局势之前臣想先听万岁分析一下湖广军政府的治国方略毕竟从本质上来说太平军和护国军并无多大的区别所走的路子都是杀富豪、毁孔孟让广大穷苦的百姓翻身过上好日子可为什么护国军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迅强大起来而我太平军则……

石达开叹道:玉胞不必忌讳太平军确实在走下坡路自从南北分流之后太平军便已不复当初的锐气在各处战场连战连败看似坐拥百万之众多是就食之饥民真正能派上战场的也就那么几支军队啊。

陈玉成叹道:在护国军和太平军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差别呢?

石达开难谴胸中郁闷也叹道:这是有原因的护国军之所以能够迅展起来一是因为秦汉觅得了一个好时机外无战乱、内无天灾在湖广这一亩三分地他就是土皇帝说什么都能够得到坚决执行!第二就是他手下不乏能人武将张亮基兄弟、黄冕父子、香港教会学校毕业的梁思汉、萧嫱等人都是治世能臣而像蒙虎、白飘云、张大河之辈也多是能征擅战之辈!反观我太平军长年处于湘军、淮军、洋人以及满清遗留地方武装的四面夹击之中只能忙于打仗根本无力治理国家才有今日之差距呀。

陈玉成也颇为惋惜道:是啊如果天国也有相对良好的内部环境当初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能够得到执行或者天朝田亩制能够实现天国怕也不是现在这番景象啊。

石达开脸上浮起一丝尴尬之色陈玉成的话直接刺进了他的心里!凭心而论太平天国并非没有实行新政的环境所谓忙于打仗只是石达开的推托之辞罢了!实际上石达开没有施行资政新篇是因为多方阻碍。

自从太平军坐了江南半壁江山之后原先的富豪不是逃离失所就是悉数被屠剩下的大量田产、庄园实际上已经控制在为数不多的天国将领手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