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腾飞闻言大喜过望,这岳飞拿出手的东西定然不差。
不知腾飞可识得程知节否?岳飞先是出声询问。
不认得!罗腾飞觉得有些耳熟,摇头否认。
岳飞也不多问,道:这程知节有一套妙招‘三板斧’很是厉害,恰好岳某的兄弟王贵擅使大刀,岳某时常与之较技,早已将‘三板斧’的路数记在心头。
三板斧,难道是程咬金在梦里得到神仙指点的那三斧子?罗腾飞不知道程知节,但对程咬金却是耳熟能详。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和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两句俗谚,中国人谁不知道。
那都是传言,不过梦中悟技却是事实。岳飞说道:据说程知节这一日偶得一梦,悟出了三板斧,并非什么鬼神传授。不过这些也是先师说的,是真是假也无可证实。
罗腾飞也不深究,疑惑道:可是我要学的是关刀,并不是大斧子。
岳飞笑道:这个无妨,斧跟刀区别不大,而且三板斧的三式皆为劈砍的路子,关刀反而比斧子更加适合使用。
罗腾飞大喜过望,程咬金算不上是一流的好手,但也算是一员猛将,三板斧定不会差。
岳飞从罗腾飞手中接过青龙偃月刀,入手的份量让他大为惊讶。岳飞跟罗腾飞一般,他也是天生神力,在弱冠之年手臂可开三石之功,也就是两百五十斤的重量,放眼中华正史记载,没有一个人拉弓能够超过岳飞。
现在他二十七八正当壮年,看似瘦弱但这一身的力气较之牛皋由要胜上一筹。青龙偃月刀一百八十二斤对于他来说不算什么,但若舞动着一百八十二斤的大刀上阵杀敌,恐怕不过半个时辰便会力竭。
因此摇头遗憾:这刀恐怕不下于一百五十斤。在战场上过于沉重。威力虽大。却不利于在战场上长久劈砍。
无妨。此刀在手。纵是挥舞六个小时……三个时辰也不觉得疲累。罗腾飞无所谓地说道。
岳飞想起三日前地一战:那时自己以体力不支。可罗腾飞虽是大汗淋漓。但却不受影响。心下恍然。知罗腾飞非但力大。而且力长。
这力大之人多见。力长之人却是少之又少。好比项羽。非但力能举鼎。垓下之战时大战连连。他被汉五路大军团团包围。由垓下起转战乌江。横跨了整个淮南。最后还有余力在乌江之畔。徒步战骑。不知疲乏地独自杀汉骑兵数百余人。威震天下。
这力大之人未必适合战场。但力长之人却最适合战场长久拼杀。
岳飞念此。暗忖:腾飞好武。对习武有着异样地毅力恒心。若能习得上乘刀法。必将是一员难求地马上虎将。若能为大宋效命。岂不美哉!
因三板斧是马上招式,岳飞牵来自己的爱驹,道:腾飞,记住了。
第一招,披脑袋……
第二招,小鬼剔牙……
第三招,掏耳朵……
总体来讲,这三招还算是精妙。
但名字却起得……不得不说,这程咬金真他娘的天才,太有风格,也太贴切了。第一招是用斧头从上往下砍,正好是披脑袋。第二招在对方横武器招架时,收斧头,献斧纂,横切对方面部,正好如剔牙一般,因而是小鬼剔牙。因为第二招速度极快,所以对方一般都使用铁板桥躲避,这第三招正是利用此机会在二马错蹬时,回身横扫,这斧子斜扫到的地方正好是在耳朵附近,所以叫做掏耳朵。
他牵来那匹从杨智那伙人手中牵来的良驹后,对照着招式练习了起来,大刀挥舞之间,每一下都会产生出强烈的刺耳破空声,劲力十足,霸道无匹。
岳飞即是点头称赞又是摇头叹息:腾飞最适合刚猛霸烈的武功,若能配合刚猛霸烈的刀法,定是一员万夫莫敌的虎将。
这三板斧说是妙招,但却简单易学,罗腾飞只用了小半个时辰就牢记心中。
三日期限已到,岳飞终究要走了。
罗腾飞很是不舍。
表面上看来是岳飞向他学习绝技,实际上真正受到教诲的还是罗腾飞,岳飞在武学上的见识实让他受益匪浅,一身武艺更上一层楼。
临走之前,岳飞说道:腾飞一身武艺委身于这小县之中实在屈才,不如跟我一同前往洪州,在军中任职!我兄弟王贵精于大刀,也可弥补腾飞在大刀上的不足。
罗腾飞神色微变,已然心动。
对于加入岳家军他并没有多大兴趣,但他却知王贵确实是一员猛将,岳飞这言外之意不正是要王贵传他刀法吗?
可一念及家中沈灵儿,毫不犹豫的拒绝下来。
岳飞神色有些失望,人各有志,也未强求,只是陈恳说道:腾飞若愿为国出力,岳飞必厚待之。
罗腾飞茫然不解,不知自己哪里被岳飞看中了。其实,在罗腾飞的心中有一个误区,认为将军就应该骑马冲杀,自己马上无能根本上不了战场。
其实不然,大宋王朝以步卒为主,往往十万大军之中仅有五千骑兵。步将冲杀皆是徒步而战,否者只有一人骑马,担保不成靶子,就是因为冲的太快被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