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廷来说,可以说是救命的钱子了。不过在他们看来,情况会更好的,毕竟现在是第一次,没有多少准备。依然放了如此之多的青苗钱,待秋季的那一次,有了完善地准备,青苗钱散得应该更多了。对于他们朝廷来说,青苗钱散得越多,收地钱也就更多!
就在皇帝赵顼也为变法顺利大为高兴地时候,一盆凉水当头浇了下来。
那是一次例性地政事堂会议,由皇帝主持,底下官员除了政事堂的三位当家。还有就是三司使韩绛。
诸位,现在青苗法进展顺利,该告一段落,其他两法也是时候进行了!赵顼大手一挥,坐在御座上,意气风,很有指点江山地味道。
王参政,此次青苗法得意实施,你治策之功当为功。当然。韩三司身体力行,朕亦是看在眼中。还望大家再接再厉。为大宋天下的改革多出一分力呀!赵顼口头上赞扬了众人,也只能是口头了,朝廷财政日艰,实在拿不出多少物质来奖励大家。何况现在又散了几百万的青苗钱,在七八月青苗钱收回来之前,日子更该过得艰辛了。
陛下,青苗钱散尽,他日获利不少,本是该为贺喜的!正宰相韩琦一脸持重地出列,看了一眼众人,脸色更凝重了,然而,臣缺接到苏州杭州等几个州通判上的奏章,说青苗钱侵扰当地百姓的民生,实不是良法!
什么!赵顼高兴当头,给这盆凉水浇得心儿拔凉拔凉。韩琦身为宰相,不可能当在诸人的面胡言乱语,可见却有此事了。
王参政,可有此事?赵顼眼睁睁地看着王安石,这位给他无限希望的大臣,看他有什么说辞。
此事不假!王安石淡淡地说道,陛下,政事堂确实收到几封通判的奏章,现在奏章就在韩相手上,陛下可拿来一观。
韩琦有点奇怪地看了王安石一眼,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不辩驳,闻言不敢怠慢,从袖里拿出几本奏章,递给官家。赵顼看了一眼,有点心惊了,足足有八本之多。
吸了一口气,强自镇定,打看奏章看了起来。奏章谈地都是青苗钱一事,情况不一,主题却是说当地百姓不愿贷青苗钱,然而州府官员却强令百姓以几家为保,共同购买这些青苗钱,惹了不少的怨声,他们身为通判,本是监督地方行政官员的职位,不敢不上报朝廷。
怎么会这样?赵顼失声问道。
那就要问王参政了!韩琦平静地说道,他不敢说太多,在朝堂中,他甚至感到有点无力了,自欧阳修致仕之后,在朝堂中他就失去了一个强援,说话办事也不得心应手了。看看现在周围吧,韩绛是支持王安石的,司马光也是王安石的好友,此三人联手,韩琦也很无奈。
王安石沉声说道:陛下,未实行变法举措钱,臣就与陛下提到过,陛下之事,本就有人赞同有人不赞同,不赞同之人。当然也会拿些小事来做文章了!
韩绛也道:是啊,陛下!如今青苗钱了五百多万贯,秋季更会有所上涨,待得来年,一年一千五百万贯不在话下,到时单是利钱也足有几百万贯之多。实在是大大缓解了朝廷财政不足的景况呀!
韩计相,话不能这样说呀!一旁的司马光听不过去了,也不能为了一些利钱就损害百姓的利益呀!
君实说的不错,确实不能损害百姓地利益!王安石赞同地说道。这话倒让在场的诸人都惊疑起来,不明白王安石怎么会自打嘴巴。
王安石淡淡地笑了:可是大家也看到了,青苗之法,是在不向百姓征加任何赋税的前提下施行地,利钱也是从他们的收成里扣了一些而已,并没有惹得怨声载道吧?
可是……
陛下!王安石强色打断司马光要说的话。官员强令百姓卖青苗钱,不也是没有出乎我等之前的预料么?视察行走使也组建完毕,是时候让他们出马了。这些官员不是强令购买吗。那就按之前所议惩处他们便是了!也不能因为几州几县之事耽误了变法大事呀!
对!赵顼找到了依据,既然有令在先,触犯之人当然要负责!这事就交由王参政去办吧!
陛下,虽然是几州几县,但亦有数十万百姓呀,如果因青苗钱动乱起来,也是难以收拾,不能不谨慎呀!
赵顼又看看王安石。
王安石辩道:陛下,青苗之钱。每家不过利钱三五贯,若说如此小数就能因起动乱,岂不是笑话?
事虽小,然而能见大!韩琦不客气地说道。
王安石笑道:若说见大,陛下,政事堂也接到数十州县的奏章,都说青苗法便民!
着的?赵顼惊喜地问。
此事不假!司马光出列说道,这些奏章都在政事堂,陛下若要观看。可令拿来。
快快拿来!赵顼急着吩咐寺人出去拿奏章了。不一会儿御桌上就堆积了几十本奏章,赵顼越看越喜。
司马光看了不由皱眉,道:陛下,韩相所说也不无道理,事关数十万百姓,总得有个交代呀!
赵顼反问:那司马参政认为该如何做?
司马光沉吟片刻,灵机一动,道:陛下,不如那些认为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