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不少厢兵也能施行了。若有险情……唉,但愿这雨现在就停了吧!
沈欢点了点头,算是默认这些成绩了,他在后世是南方人,家乡虽然没有大河经过,不过处于流域附近,下游只要淤水,他那里也会涝水,淹没屋子地水灾也时有生,因此政府组织多方宣传水灾防范与救治措施,他把这些方法挪到这个时代来,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处。
依他猜想,开封地处黄河附近,若到汛期,应该也会内涝,人们对于水灾也不陌生,经他这个月努力宣传,人们地自救能力应该强了不少,至少有个准备,不至于临事慌乱。想想后世黄河地形比开封还要高,沈欢就不寒而栗,定都在这里,还真是一个比较冒险的决定呀!
司马光提到厢兵,沈欢想到了军队,在后世,太平年代,军人没多少用武之地,为了锻炼,国家一有灾情,先前往救助的就是军人了,这也让军人在世人眼中依然保持着人民子弟兵的角色。军人,多么美妙的字眼……可是,宋代的兵——沈欢摇了摇头,直接无语。
老师,若有灾情,抢救工作是否安排妥当了呢?沈欢不由问道。
司马光道:以老夫的权限,能调动地厢兵都调动了,足有一千,分批驻扎在各处,应该能应付得过来了吧!
一千?沈欢急了,老师,一千不够呀!想到这个水灾死伤数千地规模,一千厢兵,能做什么呢?怎么说也该有三五千人才成,再说厢兵是怎么一回事,他沈欢再了解不过了,这东西比后世的预备役还要不如,整一个民兵组织,不说什么战斗力了,就是基本地纪律都难以保证。沈欢难以相信靠着这些无组织无纪律的厢兵去抢险救灾,赶紧把这个担忧说予司马光了解。
司马光无奈地道:子贤,老夫也只有权限调动一千厢兵而已,多点都不成了,更不用说调动禁军了,这需要朝廷的兵符才成!
沈欢默然,宋代皇帝最重军权,生怕别人造反,因此地方官要调动军队,都得事先请求,待同意后才能调用,若是违反,与造反无异,管你官有多大,一样吃不了兜着走!另外司马光对于这个水灾,还没有上报朝廷,毕竟之前只是沈欢自己的猜测而已,他并不敢真的让上面知道,只能尽最大的力量做好准备而已。看到下了两个时辰依然没有消停的大雨,司马光有点后悔了,早知如此,就该提前上报才是,取得朝廷的支持,才能更好开展救助工作!当然,这有点事后诸葛了,若一个月前就上报,估计换来的是别人的嘲笑吧,没有理由根据的大雨,单凭猜测,有谁肯信呢!
沈欢无奈,也只能提醒道:老师,这个雨照这样下去,到明天这个时候,估计灾情就会生了,学生猜想,没有五千禁军,难以遏止灾情!
五千?司马光吃了一惊。
沈欢肯定地点头,其实这场雨大是大,放在后世,也不至于淹死多人的地步。不过在这个时代,建筑本来就矮,加上材料多木,就是砖瓦,长时间浸润,也不牢固,因此容易倒塌,没有淹死的人也给这些倒塌的屋子给压死了!
雨越下越大。当下人第一次来报灾情的时候,司马光再也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