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北宋仕途> 第三十七章 濮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濮议(1 / 3)

沈欢担心的事还是来了,历史上的濮议竟然提前一年到来!按照历史轨迹,宋英宗应该把韩琦所上的追封奏章给压了下来,直到第二年才继续讨论,可没想到在今年四月间,没几天的工夫,宋英宗就把韩琦的奏章扔到了朝堂之上,二话不说,直接要求大臣讨论他生身父亲的名份!

沈欢不无担忧,若是历史轨迹不在掌控在他手上,以后该怎么混下去,毕竟他唯一的优势就是知晓未来。当然,他也清楚,有了他之后,这个时空不可能与原来一模一样了,蝴蝶效应也不是开玩笑的。只能希望历史大势的走向依然与原来一样就行了,像这个濮议,事件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是时间有了变动而已。

老师,官家真要追封濮安懿王了?您的立场呢,有何主张?沈欢紧张地问坐在书房里的司马光。

司马光叹了口气道:老夫也为难得很,之前上书请官家不要行追封之事,看来一点作用都没有。

司马光之前得沈欢提醒,生怕官家行追封之举,乱了大义,上奏说:汉宣帝为孝昭后,终不追尊卫太子、史皇孙;光武上继元帝,亦不追尊钜鹿、南顿君,此万世法也。举了汉宣帝与汉光武两人为例,说他们的前任皇帝也都不是他们的生身父亲,两人继承皇位后都没有做追封之事,请官家也按照两人的做法。很显然,宋英宗孝顺得很,对这奏章视之不见,依然要求两制讨论名份。

沈欢提醒道:老师,你说官家会要求给濮王等人什么名份呢?

司马光道:还能有什么,理应按皇室亲属惯例即可,几位夫人有大国夫人名份也该极其尊荣了!

沈欢苦笑道:老师,此事想必没有这样简单!若官家要求给濮王等人更高的身份呢?

司马光变色道:难不成还想要称亲不成?如此一来,置先帝于何处?

老师,庙算者,多算胜,少算不胜。这也是门生猜测而已,不过若真成事实,老师作为臣子,又该如何?沈欢只能一直用推测的语气来敲打司马光。

司马光也是聪明人,闻言当即就道:老夫必全力阻止!一旦称亲,官家必失大义,今后群臣汹涌,如何管理朝政!

这就是学生忧虑所在,若形成党争,则非大宋之福!

司马光摇头道:子贤太过虑了,虽说争论是有的,若经我等晓以大义,官家明理,只稍稍追封濮王等人即可,却也形不成什么党争!子贤,此事你上次就说过,到现在又重提,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了?

沈欢还能说什么,只有苦笑了:老师,门生也希望只是杞人忧天而已。只是若给门生一语言中,老师在朝堂上又该如何立场?

无他,唯一力阻止而已!

沈欢笑得更苦了:老师,此次追封,韩相公他们政事堂又是如何主张的,老师考虑过了吗?

政事堂?韩相公……

沈欢咬咬牙,凛然说道:老师,说句诛心之言,一朝天子一朝臣!想必韩相公等人是抱着‘忠君’心思的吧?

子贤!司马光拍案而起,怒气冲冲,老夫明白你是何意,无非是说韩相公等人势大言强,要老夫附和罢了!老夫如果是其他官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也就罢了,可如今官处谏院,身为言官,若不能秉笔直言,诉诸公义,与弄权小人何异!

老师,学生并不是要你做弄权小人,只是生怕你恼了官家,得不偿失罢了,在朝堂上,还须处处小心才是!

司马光正色道:身为言官,若委曲求全,事事依官家心意,朝廷要谏官做什么!子贤……你不必再说了,老夫知道你处处为老夫考虑,不过老夫总有自己的原则,此事自有主张!

……沈欢说不出话来了,看着一脸正色严肃的司马光,有点羞愧,又有点佩服,司马光就是司马光,忠心正直,直谏不忌,不是谁都能做得来的!看来司马光真要以他所谓的原则,像历史一样,站在濮议皇伯一派了。

对于这个历史上大大出了名的濮议,沈欢总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荒谬又荒唐,宋朝的政治气氛有时侯很莫名其妙,本来关系良好的两人,刹那就可以转为不死不休的政敌,像宋真宗一朝的的寇准与丁渭,丁渭是寇准的学生,经他提拔,在寇准做到宰相的时候,他也做上了副宰相参知政事。一次吃饭喝汤,寇准不小心把汤沾在了长须上,丁渭过去帮他捋掉,寇准就阻止他,对他说你现在也是宰相了,这些事以后就不要再做了。就这样一句话,丁渭把寇准恨上了,成为政敌,把寇准排挤出朝廷还不算,竟然要置他于死地!

很离谱,也很荒唐!沈欢对于宋朝的政治感到很窝心,除了这两位宰相之间的事情可笑外,这濮议也令人指!若说党争,像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新旧两党,生死厮杀,也算有着名正言顺的理由,毕竟涉及的利益已经令双方再也无法缓和。可这濮议,竟然也令双方争执了差不多两年,最后以贬谪了六位御史台的大臣来告终,理由是什么呢?不过是为了几个死人的名份罢了!

濮安懿王是宋英宗的生身父亲,但他又是宋仁宗过继的养子,还继承了人家的皇位,司马光、吕诲一方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