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要求一看。
王旋急得要哭,不过好在也不是什么特别**之物,叔父要求,不敢不给,既犹豫又不舍地递给了年长的王安礼,之后恨恨瞪了王旁一眼,使得他缩了缩脖子,抱歉地看着小妹。
王安礼本来不在意,轻念起来,读完上段也觉得不过富丽而已,到最后一句,却是啪地一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吓得众人不轻,赞叹不已:好词,果然是好词,不愧是名传京城的才子,‘蓦然回,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生此至,夫复何求,夫复何求!
他的赞美更是让其他没看过之人心痒难耐,又抢过去一观,王安国也与王安礼一样赞叹不已,倒是王?,沉默下来,不知想着什么。
王安礼说道:年轻一辈,于词一道,无出其右,无出其右!
诗词技艺,小道尔,何足道哉!王?突然说道,再说沈欢贪利小人,父亲也不喜,小弟,不是告戒过你们了吗,不要与他来往!
王旁抗声道:大哥太过了,子贤不是这样的人!再说连司马君实先生都收他做门生,他老人家收徒怎么会不注重人品呢!君实先生为人处事,就是父亲也钦佩的!
不错!王安国处事最为公正,也比较宽和,司马君实为人确实是一代楷模,元泽,不要在背后诋毁他人,这不是为人之道!
是,叔父!王?只能低头说道。
王安礼仔细咀嚼了一番词作,反应过来,看了一眼王旋,道:侄女,这沈子贤与你也熟么?这词作,后面一句,大有深意呀!
王旋低着头不敢看人:是与二哥一道认识的,元宵那晚大家一起游灯市,此词正是记述当时情景的吧。
王安礼叹了口气道:不管如何,有些事,还是不要陷得太深才好。如今大哥辞官,看这架势,是不打算出仕的了,也许今后我等都没有再回京城的可能!
王旋闻言脸色一白,沉默下来,心里复杂,沈欢送她词作,是何意也令人难猜,不过少男少女那朦胧的情怀却令她魂牵梦萦,有股淡淡的失落,像是失去了什么一样,心里暗怪自己没有向沈欢表明真实名字:沈子贤,其实我不叫王旋,而是王璇……可惜,也许你再也不能知道了!
身为女子的她,却也有着一个更漂亮的名字――王璇。男女有别,从此天涯相隔,今夕何夕,昔人何处相寻?
王璇走了好几日之后,沈欢才从失落中走出来,那抢了辛弃疾著作权的《青玉案》更是让他自己都愁肠百结。振奋精神之后把全部心思投入他的印刷大计中去。曹老大那边传来更好的消息,印刷机的基本设计都已妥当,已经到制作器材阶段了,只要把零件制造出来,组装完毕再略加修改,即能制造出他心目中古代版本的活字印刷机。
随着朝廷开始正常办公,新的年号开始深入人间,而朝廷也给各州出了两个诏令,一是昭告各州,令他们今秋举行取解试,之后到明年开春聚集中举士子京城科举。此令一出,天下士子沸腾,跃跃欲试,去年新皇登基,按照以前惯例,该有一次科举,奈何官家体弱,未能如期进行,如今举行,虽然说迟了一年,不过只要高中,也是新皇的第一批进士,为本朝天子门生,特别殊荣!另外一个诏令变是给各州各县学府颁了启蒙读物《三字经》,勒令其作为蒙学之作,其中有着划时代意义的标点符号更是勒令天下文人学子熟知,待明年科举时要求士子以此作为句读,划分断句。
对于这两个诏令,沈欢特别高兴,今年科举,他必须参加,不然就要错过时机了,他记得自治平二年后,宋英宗规定以后科举考试为三年一次,若这次不参加,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猴年马月了!另外就是《三字经》的成功推出,功劳都在司马光头上,与他的计划更进一步了,还有标点的使用,这可是功在千秋之举,只要这符号深入人心,以此断句,后人重读前人诗书,再也不至于太过麻烦了!
子贤,这些都是朝廷因为《三字经》赏赐下来的绢布,你拿回去吧!司马光在沈欢过来商议修史问题时令人把几十匹绢布抬出来,笑着对沈欢说道。
沈欢愣了:老师,这是何意?
司马光道:《三字经》本是你所献,只不过是你没有功名,不好进献而已,由老夫代劳,朝廷赏赐下来,当然是你这个功劳最大之人领赏!
不不!沈欢说道,这是朝廷赐给老师的,门生怎敢收下!
司马光哼道:难道老夫便是贪图他人功劳之人?
老师……
司马光叹道:能收你为门生,老夫已经欢喜得紧,若还收下这些赏赐,老夫就真羞愧了!子贤,你举家搬入京城,总有用钱之时,这些绢布,倒也能周济一下用家。这次听老夫的,不要推辞,不然就是为难老夫了!
是!沈欢又喜又愧,这些绢布,怎么也值几百贯钱,够他家三口几年用度,有了它们,倒也不急着为家里钱财费心了;司马光不愧是古代道德典范,不喜财利,做着高官,拿着厚禄,却散给亲族朋友,自己只够生活而已,历史记载他后来没钱为妻子举办丧事,把老家的田地给典当出去才把妻子的后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