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研究所将雷汞粘在一个小圆铜帽里面,轻轻刮碰没有问题,用击铁一击立即爆炸。
兵器研究所立即对靖康乙式滑膛枪进行改进,取消了引药池,改为一个小圆孔直通枪膛,而火帽网好可以扣在这圆孔口上,在将击铁改形,变为可以击打铜帽背部,一扣扳机,马上打响。
经过测试。火帽枪不仅可以在下雨天装填弹药有防水的油纸包裹,所以只要不是大雨都好说,而且点火概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此前蛙的百分之七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不要小看这百分之二十,一万人意味着多了两千枝火枪可以投入射击。
同时,大明手榴弹由点火手榴弹变成了真正的手榴弹,在木柄里面安装雷汞和摩擦装置,一拉绳索,便可点燃内置的引线,点燃弹体里的
药。
而富有创新和想象的大明兵器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并不仅限与此,他们从佛郎机炮的到启。研制出后装针击枪和后装火炮。后装针击枪最关键的是针击式纸壳弹药它是在大明此前的纸筒定式弹药基础上改进的,只不过纸筒改为纸弹壳,后面加了一个火帽。研究员们重新设计了一稚枪,不仅可以从尾部装填纸壳弹药,关键是枪尾都有一根长撞针。一扣扳机,长撞针便直接刺在纸壳尾部的火帽上,火帽的雷汞被激活爆炸,引燃推进药,将铅弹打出去。经过近一年的不断改进,终于于明历六年研制出可以实用的后装针击式滑膛枪。
不过针击式纸壳弹药有个毛病,那就是纸壳子弹没有可靠的密闭,影响射击精度。并使枪机结构复杂化了。兵器研究所的研究员尝试制成全铜壳的子弹。但是又出现一个问题,在密封的状态,氧气太少,雷汞爆炸的威力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无法点燃推进药。
对枪械和火药进行过研究的刘浩然隐约知道,正规的底火除了雷汞之外似乎还需要其它助燃剂硫化二锑和氯酸钾。硫化二锑可以迅燃烧,帮助雷汞迅点燃推进药,而氯酸卸在燃烧的同时可以分解出大量氧气,让雷汞和硫化二锑迅燃烧提高条件,可是在这种情况,你让刘浩然上哪去找这两项助燃剂,他再是穿越众,对复杂的化学却是一窍不通。而且就算是他是化学高才生,知道这两项助燃剂是什么,可也找不到合适的设备、催化物生产这些东西,毕竟这些东西不像硫酸和硝酸,可以从矿石中蒸馏分解出来,这些东西可都是一环套着一环,必须通过相应的化学反应才能生成,刘浩然可以说是无计可施。
刘浩然和兵器研究所、化工研究所的研究员只好现有的化学材料上打主意,幸好刘浩然在数年前就乙经将自己还记的的高中和大学化学知识全部贡献出来。为大明化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经研究,终于从氧化铜、光卤石等物质中提纯出相应的助燃剂,使得雷汞的点燃能够到一定从程度。
其次就是在火棉的基础上展硝化纤维,即黄色无烟火药。硝化纤维虽然经过乙醇等钝化,但是火爆程度依然不是黑色火药所能比的,大明化工研究所明研制的简易版底火足以点燃它,而且硝化纤维爆炸力远胜黑色火药。又没有什么烟,真是杀人越货的好装备。
在此基础上。兵器研究所终于研究出铜壳子弹,这种子弹经过不断地测试,最后定型为8,即适合口径为8好的步枪,弹壳长子弹。其实际弹头直径为8万,底火为丁式底火即巴克瑟式底火,特点是容易重装子弹。
接着兵器研究所在铜壳子弹上进行新式枪的研制。先是改滑膛枪为线膛枪。经过十余年的展,大明的机械加工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提高,给枪膛拉膛线不是什么高难度工艺,以前不提高线膛枪产量是因为一般的前装线膛枪装填弹药太让人痛苦了,狙击手最恨的就是自己身上总是带着一个锤子。
现在可有后装了,这个问题便不存在了,可以充分挥线膛枪弹道稳定,射击精度高,射程远的优势。
其次是对枪栓部分进行改进和创新,当然了,刘浩然又一次无耻地开了金手指。做为一个枪械好爱者,曾经立志要自力更生做一把枪出来的刘浩然,毛瑟这么经典的枪不会不清楚。
可是有个问题,毛瑟瞅步枪的确是非常可靠和高精准,按照大明现在的机械加工水平,勉强能够做出一两把山寨版的来,可是刘浩然要求的是大批量的武器,不是收藏品。刘浩然只好狠据大明现有成熟的机加工工艺,对毛瑟瞅的特点进行取舍。先确定整体为旋转后拉枪机,尽量做到简单坚固而又可靠,弯曲拉柄保留,保证精确度的两个闭锁齿保留,提高可靠性的枪机后部保险凸幕保留,但是可以交错排列子弹的弹仓必须去掉。因为这玩意连同相应的连动装置太复杂了,无法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可以做为将来技术进步后的技术储备。
但是毛瑟非常可靠和有特点的退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