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权宜之计,将来还是要回到文治的路上来。
陶希言知道夏时安对自己的话理解有所偏差,但是却没有出言辩明,只是点头附和。他知道夏时安不仅诗词做得好,对理学更是颇有造诣,深得江南学派领袖之一宋濂的器重,反观自己,宋濂、刘基都说自己内忌而外宽,谋深多权变,又有雄豪之志,不是很喜欢,所以陶希言对夏时安是避其锋芒。
与士大夫共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是天子一人的,谁与你共天下?陶希言知道,与士大夫共天下,只是文人自己的意yin而已。再说了,当今圣上,谋深似海,谁又能看得清楚他的心思呢?
看着夏时安脸上露出的笑意,看着常遇春、濮英等人的眼神不由露出鄙意,陶希言的心里只是冷笑几声,继续保持着沉默。
一番吃喝玩耍之后,朵忽迷儿凑了过来,向夏时安、陶希言拱手道:两位上使大人,这册封一事定在何时,我等也好做些准备。
夏时安一时抓瞎了,他只负责宣读诏书,至于这册封仪式按照刘浩然的意思则是听常遇春的安排,毕竟人家要负责整个仪式顺利、安全地完成。
问题提到常遇春那里,他喝了一口酒道:陛下给我一封书信,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算过,下月初四是个黄道吉日,就定在那一天。
大家一听便安下心来,既然皇帝陛下特意请天文台算了黄道吉日,说明陛下对此事的重视,自然要遵从旨意。再说了,六月初四离现在不到十天,这几天还等不了吗?朵忽迷儿、马马该、嘉度奴特心里反而暗喜,这空出来的时间刚好能让他们拉拢结好明军将领军官和上使。
一直站在一边的陶希言不由微微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道:六月初四,丁亥日,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