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照顾任何一个军士的家眷。
多谢元帅,多谢元帅。中年汉子感激道,定远营的仁义这些日子已经传遍了定远县,这些人也耳闻过一二,听得刘浩然这么一心里顿时便有了底。
元帅,请给我一条活路吧。这时,听到这对话而议论纷纷的人群中冲出一人,跪在了刘浩然的跟前。
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叫何三四,原本是跟随缪元帅的义军。这次挑选定远军,他们说我的年纪大了,不要我了。可是我,我家里又没田地,还有一个女儿在身边,没有活路该怎么办?
这时缪大亨在刘浩然耳边低声说道:他原是我家中的佃户,跟着从义军去了濠州,家里只有一个女儿跟在身边。属下无能,他女儿前些日子被张知院的亲兵千户给糟蹋了。护军,请给他一条活路吧。
刘浩然想了想便开口道:老何,你年纪的确大了些,入定远军已经不合适,不过看你还有一把力气,不如这样,定远军编练完后会组建一支辎重营,负责运送粮草、军械,你可以在里面当个军士。
多谢元帅。何三四也不知道辎重营到底是怎么一个章法,应该和民夫差不多,不过有条活路就不错了,当即在那里磕头感谢。
我也听说过你女儿的事情,这样吧,定远军军中孤身青壮也不少,我叫人选十几个有意的人,你和你女儿去看看,哪个中意就嫁与他,也算是有个去处,你也好有个依靠不是。
元帅,何三四的眼泪骤然流了出来,我女儿已经**于他人,恐怕遭人嫌弃。
胡说!鞑虏、色目人做的孽,却要你女儿来承当吗?你放心,谁要是敢在背后乱绞舌头,我撕了他的嘴。有本事就去杀鞑虏,编排一个可怜受害女子算什么?
听到这里,何三四不由放声痛哭,伏地不起。
刘浩然一边扶起何三四,一边对周围的人群高声说道:定远军起军为的就是驱逐鞑虏,救百姓于水火,你们的困苦也就是定远军的困苦,只要你们相信我定远军,愿意跟随,我们就绝不会让你们饿着。
人群里轰的出一阵欢呼声,刘浩然的一席话让他们打消了顾虑,一向仁义的定远军不会放弃他们不管的,虽然还要看以后的行动,但是从目前来他们倒是暂时安了心。
这时,闻讯赶了几十个统军将领,刘浩然跟他们打了个招呼,让他们把百夫长以上的军官将领都召集过来,虽然不明就里,但只是犹豫了一会便去执行了。
看着围过来的几百号人,刘浩然一开口就把他们吓一跳:听说你们有些人心怀不满,准备把队伍拉出去。
众人都吓了一跳,缪军旧部青壮被选取一大半,而所有的将领和军官也都要入新兵营训练之后,看各人能力再行委派新职位。在这种情况下,的确有很多将领心里都有了想法,想拉人另谋出路的也不少。
说不客气的话,就你们目前这个样子,拉到那里都是吃败仗的份,搞不好客死他乡也不是没有可能。刘浩然接下来的话更难听了。众人的脸色都不是那么好看,旁边的花云和王弼暗暗握住了剑柄刀把,以防意外。
缪统领的才能不在我之下,要是当时我和他调换一下,缪统领率领定远营,我统领你们,结果还是和现在一样,你们还是吃败仗的份。刘浩然却不为所动,继续说道。
知道为什么吗?看着刘浩然那张镇定自若的脸,众人都默不作声。
你们军纪涣散,打着义军的旗号,其实和土匪一般,打胜了就一窝蜂往前冲,稍一受挫就各顾各,伺机溃逃。除了几分蛮勇,你们还有什么?就你们这个样子,如何打胜仗?
众人都低着头不敢说话,自己什么德性,他们当然知道,真的如刘浩然所说的一样。
这些日子,四处风闻你们人心惶惶,极不安定。于是有人向我建议,立即夺了你们的兵权,将军士全部拉走,而对你们,有异心的一律砍头,暂无二心的驱走,一个不留。刘浩然的话又让众人脸色大变,一个个昂着头看着刘浩然,有的惊恐,有的彷徨,还有的眼中微露凶光。
缪大亨却旁边狐疑了,真的有人这么建言过吗?我怎么没听说过?自归附以来,刘浩然对自己一向推心置腹,什么事情都不会瞒自己,难道这件事却瞒了自己。这时却看到刘浩然递来一个眼色,立即明白了,这是他在虚张声势,吓唬这些人,不由暗暗佩服刘浩然的胆识。
但是我却不以为然,我知道诸位都是汉子,虽然打了败仗归附于我,但是大丈夫光明磊落,败了也就败了,谁没吃过败仗?诸位定会安驻营地,绝无二心。所以我才和缪统领轻骑前来,因为我相信你们不会做出这种无信无义之事。
众人听到这里,不由都昂起了头,挺起了腰板,的确,大家都是大丈夫,败就败了,败也败得有骨气,绝不做那种不辞而别的丢脸之事。
诸位也应该听说过定远军的口号,同生共死,不弃不离。我统军也一直抱有一个念头,我把你们带上了战场,就一定要把你们活着带回来。但是如果你们还像以前那个样子,带着你们上战场,我担心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