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象形文字的误会很多人往往把鸩鸟与鸠鸟混为一谈。后者是鸠鸽科的鸟的泛称。
古时说有五种鸠:祝鸠、鸤鸠、爽鸠、雎鸠、鹘鸠。从分类上看祝鸠和鹘鸠是鸠类鸤鸠是攀
禽类的布谷爽鸠是鹰类雎鸠是鹗类。这个混杂的种属很容易孕生一些险恶的词汇例如:鸠
鸩(喻指专门诬陷好人的人)、鸠夺鹊巢(鸠性拙不善筑巢)等等在这样的不良暗示下把
两者混为一属似乎又情有可原。
由于屈原作品里出现了鸩鸟有人认为《离骚》中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
鸩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是说屈原看见有女戎国的美女便托鸩鸟为媒鸩鸟不肯并且远离
了他。接着他又想托雄鸩为媒但却心犹豫狐疑。其实这个解释有些一相情愿。鸩鸟并不能
成为媒鸟李商隐诗青雀如何鸩鸟媒显然是继承了屈原的用意不过想想也对连鸩鸟也可
以托之为媒就可以推测相思之毒已是深入骨髓了。有学者研究考证余令鸩为媒兮除了表
达屈原的思想外还反映了古代捕鸟的一种方法即以鸟引鸟捕之。《六臣注文选》晋-潘安仁
《射雉赋》注云:媒者少养雉子长而狎人能招引野雉。至今在长江三峡地区仍有人
沿用养活鸟以为媒招引野鸟来捕之的古老捕鸟方法。
可以肯定地说古时确有鸩鸟存在它的身世和功用我倾向与这样一种判断:此鸟主要
是来自于险恶宫阙的渊薮并推进阴谋理论的执行。它飞行的身影总是晃动在宫廷的天幕上它
是既行使着天罚权力的地下判官又是被黑暗权力宠幸的鸟儿。因而它出没于平民的注意
力之外是毫不奇怪的。鸩鸟肯定不是生活在神话的古风中它偶尔也从文化的腐质物里出古
怪、凄厉的鸣叫。由于它出没于人口稠密、风化奢靡的江南一带当地人也称它为同力鸟雄鸟
叫运日雌鸟叫阴谐双飞双宿俨然是连环杀手。作为顶级的剧毒鸟黑身赤目羽毛紫绿
色它的身躯像一块黑炭在空中飞舞尖而长的嘴喙犹如火蜈蚣一般在空气里燃烧连留下的气
息也令人窒息。
如果近距离观察鸩鸟前半身像鹰后半身像孔雀足有三趾走路或者嘴喙都会出
邦邦的执拗声音声音阴骘而幽深如年迈的守夜人敲着羊皮鼓它震落的露水偶尔滴落在
皮面上让声音蒙羞。这种鸟深居简出如若外出必有怪事生。雌鸩阴谐一叫肯定是几天的
连绵淫雨;而运日长鸣的话往往是连续的大旱均预示了死亡帷幕的开启。鸩鸟并不是饕餮之
徒所以它也不会随意攻击蛇类。它捕食的时候有一种巨大的威仪类似于虎行似病鹰立如
睡的姿势好像是不期然地从毒蛇的巢穴前经过它以一种神秘的舞蹈步伐来显示自己的君
临。这种步伐叫禹步富有弹性充满忧郁和感应好像是按照冥念中的指示在亦步亦趋。
人们极其忌讳见到这种罕见的鸟步《尔雅翼》卷十六记载说:……昔有人入山、见其步法
归向其妻索之妇正织而机翻。可见此鸟毒恶之甚。鸩鸟宛如硫酸的祖先所到之处树木枯
死石头崩裂毒蛇立即瘫软鸩鸟这才上前从容进食。
鸩鸟在水中洗浴其水即有毒人若误饮将中毒而死。自有此传说后人们因惧怕中毒
而不敢轻易饮用山林之水。《朝野佥载》也记载说冶葛食之立死。有冶葛处即有白藤花
能解冶葛毒。鸩鸟食水之处即有犀牛犀牛不濯角其水物食之必死。为鸩食蛇之故。翻译
过来的意思是野葛吃了就得死。生长野葛的地方就长有白藤花它能解野葛的毒。鸩鸟饮水
的地方就有犀牛犀牛不洗角的地方生物喝了这水一定得死。因为鸩鸟吃蛇的缘故。而李时
珍在《本草纲目》里基本沿袭了这个说法强调了一物克一物的仁义思想。但总体上说鸩鸟是
克不住的。因为它俨然已经成为权力和复仇的使者。它必须持续飞舞在激烈的欲望风浪里使命
一当传达就不可能停止逢人杀人逢鬼杀鬼。
鸩鸟最可怕的地方自然是它的羽毛。鸩酒也叫酖酒早在《左传》中就已提到。用鸩
鸟的羽毛划过酒酒即含有剧毒就是鸩酒饮之令人立即毙命。鸩毒毫无颜色和异味毒性却
能够尽数溶解于酒。当然这只是个被夸大了的传说事实上有许多毒酒并不是仅仅用鸩的羽毛划
过的而是在酒中同时掺入了某种毒物(例如乌头、毒箭木、毒芹汁等等)不过人们习惯上也
都叫它鸩酒。
但是鸩酒不是可以随意配置的这需要技术精湛的医士出面从而分化为一个阴鸷的职
业叫鸩者。这些制造毒药的天才在犀牛角、兽皮的保护下也是颤颤巍巍地接近尤物稍
有不慎即会引火烧身。古籍上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