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女生小说>小寒资料集> 道教法术简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道教法术简介(1 / 2)

东汉时张陵创天师之道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东晋杨羲、许谧等开上清派别灵宝派肇立之初即奉元始天尊为祖师此点与天师道、上清派不同。太上老君本为张陵天师道信奉的最高大神但随着灵宝派的兴起与元始天尊、太上道君的神格确定太上老君渐退居于三清之第三位并得到整个道门的认同。

三清之下为四御即太上昊天至尊金阙玉皇上帝、南极星主紫微中宫天皇大帝、中天星主紫微中宫北极大帝、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四御之后为九真即南极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东极青华大帝太一救苦天尊、贞明大圣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除灾济物天尊、紫微碧玉宫太一大天帝保制劫运天尊、六天洞渊大帝伏魔上上太一天尊、六波天主帝君普施法润天尊、九天可韩司丈人朱陵度命天尊、九天采访使应元保运妙化天尊。其下则尚有仙官真人、天师真君以配祭之。

以三清、四御、九真及三界万灵组成的神真体系即是灵宝派乃至整个道教崇拜的神灵亦是其教派的历代祖师。这种神、人合一的现象颇为奇特反映了道教神学中包含着人本主义的理念。在道教看来虚无玄妙、道的化身——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等三界神灵他们皆时常以具体的形象或世间的圣贤显现以亲近人们教化人们救度人们。而世人只要崇信大道坚志修持也有可能由凡人变化成圣人、真人、仙人、神人乃至天神。故众多的三界神仙中却有许多著名高道圣贤烈士历史人物创教开宗的祖师们既有如三清、四御、九真一类的天神也有如葛玄、6修静、宁全真一类的祖师正是这种人神合一的神学体系促进了灵宝派乃至整个道教的展。

道教法术在施行中法师常口念咒手掐诀脚步罡。掐诀和步罡是行法时法师的一两种基本的形体动作。要了解道法对这两者就要有初步的了解。

步罡全称踏罡步斗又称步天纲。它是从古老的年代中传下来的:罡原指北斗星杓尾的一颗星斗即北斗後来又扩大范围泛指东南西北中五方星斗。法师假十尺大小的土地铺设罡单象徵九重之天脚穿云鞋在一片悠扬的道曲中存思九天按斗宿之象、九宫八卦之图步之以为即可神飞九天送达章奏;禁制鬼神破地召雷。因此道教(特别是正一派)徒行法、修炼步罡踏斗都是一种基本功也是法师基本的形体动作。

一般认为步罡是从古代的禹步展来的。但与禹的关系如何又有二说。一种说法是汉代扬雄《法言.重黎》中说「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李轨注说:禹治水土涉山川足得了毛病所以走起路来是跛的。而民间的巫师多效法禹步。如此说来禹步最初是模仿大禹治水得下的跛脚。另一种说法见於《抱朴子内篇.仙药》和《洞神八帝元变经》等古籍大意是说大禹治水时在南海之滨见到一种大鸟会禁咒术走著一种奇怪的步子能使大石翻动於是大禹模拟其步伐使成为法术十分灵验因为是禹制作的故称为禹步。从这些说法中大致可以看出禹步形成甚早与古代的禁咒术有关。

禹步的基本步伐是三步九迹後来扩大为十二迹、三五迹等不同的禹步。

禹步的三步九迹被认为有北斗之形所以与踏罡步斗合一:《金锁流珠引.三五步罡引》说:「北斗就是中斗。中斗是星下变成为九灵依法走下来有九个足迹称做星纲。」(北斗者是中斗也。下变为九灵步之九迹谓之星纲。)所谓九迹是象徵北斗七星和辅弼二星。纲本作罡原指斗末一星後或借指北斗。称为纲或许和将星图理解成天宇某一区域的纲纪有关。又说禹治洪水时见鸟能禁咒学了三年术成之後踏九斗将星配於足下。一般後世理解禹步、步罡与九宫八卦相一致称「三步九迹迹成坎、离卦。」由於星纲种类繁多且根据法事的内容不断地编制出新的罡步所以步星纲或者踏罡步斗的名目繁多它往往与掐诀同时使用为施法时两种最基本的形体动作据说至於唐宋时代步罡与掐诀加在一起已经有七百馀种真是洋洋乎大哉。

比较常见的罡步:前面说过罡法或者说纲法种类繁多但比较基本的则不过数种。东汉正一盟威道有《三五星纲箓》其中步罡之法有东南西北中五斗。以後又推衍出二十八宿罡、日月五星纲等。这些都是比较基本的常用的纲法。

斗罡中最基本的一种称为北斗玄枢罡。罡图只有北斗七星。正步时以星名为步迹之名转身返回时以星君名为步迹之名。二十八宿罡象徵天上的二十八宿--古代中国分天宇为二十八个不等的区域以相应的星宿标识称二十八宿它们是整个天宇的代表步之象徵著旋斗历箕蹑行周天。这两种罡步的示意图如下:

步罡的基本功能是象徵飞行九天以及禁制外物与鬼神。罡又称为天纲地纪所以步罡的第一个功能就是依图步之更认为已经升九天、过九州巡历天下飞行於仙境。其中比较基本的有河图大豁落斗简称为豁落斗。实际上它就是原来的北斗罡北斗七星加上辅弼二星作罡图但采取河图及所列後天卦位为规范。分冬至後和夏至後用两种。前者从坎卦起步至离位;後者从离卦起步至坎位。河图九数代表天上九个区域或九个星宿凡天英(坎一)、天任(坤二)、天柱(震三)、天心(巽四)、天禽(中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