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doi**)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原指老子创立的有关道的学说它包括哲学的道家、宗教学的道教以及属于人体生命科学范围的内丹学。中国古文献中凡较严肃的学术分类或艺文志书皆以儒、道并举未有将儒家学说称为道学者。《宋史》立道学传遂致伪道学之消。自明代李贽至清末皆有人揭露将宋明理学称作道学之伪指出仅有老子、庄子的学说才是真道学。拙著《道学通论》已先为道学正名同时又论证了道家、道教、内丹学三者的关系并揭示了道学的基本内容。拙著指出创立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学是中华民族21世纪唯一可行的文化战略。今再从新的侧面提出道学八大支柱的框架。它们包括:
1、乾-天地人哲学:
道学的哲学是一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学问它包括道论、道的宇宙生成图式、时空观、气论、气的人体观以及辩证法、认识论等内容。简言之可以用人行道三字概括起来人是人学;行是实践哲学;道是形而上的道家哲学。
在中国哲学史上按西方关于哲学分类的规范仅有道家才属于严格意义的哲学范畴。道家哲学源于母系氏族公社先民以女性生殖崇拜为特征的原始宗教巫史文化传统三代之后经过先秦的老庄学(庄子在道家的地位有如儒家的孟子)、秦汉的黄老学、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宋元明清的内丹心性学(内丹生命哲学)五个展阶段至清末接引西方的自由主义人中国形成萌芽状态的启蒙哲学。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道家哲学受到正统的儒家伦理学的压抑而畸型展至魏晋而后又被儒家学者曲解使道家哲学的真实意义晦而不彰。特别是魏晋玄学的研究尚存有诸多站在儒学立场上曲解玄学的观点被学术界广泛接受懦要重新澄清。例如郭象讲名教为自然之迹乃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的另一说法当今学者却异口同声地将其哲学含义定为名教即自然的儒家观点久之习非成是而不觉。魏晋以来性喜老庄的学者甚多《道德经》和《庄子》的注本也比比皆是但多为望文生义之作没几个人真能读得懂《道藏》等道书中的哲学思想精华也远远没有掘出来。难怪朱熹说:庄、老二书注解甚多竟无一人说得它本意出只据它臆说。(《朱子语类-卷七》)现在道学的国际意义与现代价值正在被全世界的有识之士所认同道家哲学将成为21世纪的世界指导原理这需要跨世纪的新一代学者重新审视道家的思想将道家典籍中的真实含义掘出来。我期待着以新道学的立场对道家典籍重新注释和研究的著述不断涌现出来。
2、兑-政治管理学:
有的学者断言经济学主要关注如何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益其支点是价值的生产;政治学关注如何分配那些业已由经济活动生产出来的利益其支点是价值的支配;伦理学则关心所分配的利益是否公正其支点是价值的评估。这种区分显然是以西方的社会观念为立足点的但我们可以作为分析道学的参照系。
在社会观点上道学的核心思想是建构一个模拟自然界或人体生命的自组织、自调节的最优的自动化系统这个系统依乎天、地、人之道无亲无疏大公大慈导人向善是一种万物将自化(《道德经-37章》)的自然之治的社会。在经济上道学主张一种以自然生态立国的经济模式反对无限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将保护生态环境置于经济生产的位。在政治上道学强调一种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道德经-32章》)的分配制度将普施利益于天下众生作为价值分配的支点。道学从来不反对每个人先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获得个人的幸福但也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参赞天地之化育。《道德产的原始公社文化升华而来的因而具有天下为公的越时代的特征。
中国传统的儒家政治多采用一元化的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缺乏合理的监督机制积久则造成一人独裁人人为奴的局面。这种政权靠家族的传宗接代模式来延续政权的交替和势力的转移充满着血腥的残杀使政治领域变为仅是少数人争权夺势的凶险场所脱离开人民群众的直接参预。道学的政体倡导一种三元一太极的阴帕互补结构以自然立法形成相互制约、上下反馈的自调节的和谐机制百姓逍遥于大自然中自由展而感受不到政权的存在。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道学的自然之治更是否定人治又越现代法治的。《庄子》描述了道学不以私心治天下的自然之治: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大有者也。(《应帝王》)道家认为自然生态社会是世界上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里人与禽兽乃至整个自然界都处于平等和谐的状态人人自食其力同德而不党无宗法等级无剥削压迫具有纯真朴实的人际关系。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累朴;素朴而民性得矣。(《马蹄》)道家关注民性的自然人的尊严和人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