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女生小说>小寒资料集> 正一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正一道(1 / 3)

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组成的一个符箓大派。于元代中后期形成后一直流传至今。正一道的形成以元成宗大德八年(13o4)敕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孙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为标志。该年元成宗在已授张与材管领江南诸路道教的基础上加授其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

元成宗之所以会有此封以及正一道之所以会在此时形成都不是偶然的这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长期酝酿、展的结果。第一正一道以龙虎宗为核心以张陵后嗣为领的领导核心已经形成。龙虎宗大约形成于唐代后期。两宋时与茅山、阁皂二宗并称‘三山符箓‘宋室对三宗领的礼遇和支持几乎不分轩轾三宗的势力也在伯仲之间茅山宗的展还常常略胜一筹;且彼此都是平等的并无隶属关系。从张陵起其子孙虽代代被称为‘天师‘但那只是教徒对领的尊称或流行民间作为一般民众的口头称呼而已官方从未正式承认连最尊崇道教的宋真宗和徽宗也仅赐张陵子孙以‘先生‘称号加封第三十代孙张继先为虚靖先生等。然而至元代情况却生了很大的变化。蒙古贵族以武力威震欧亚入主中原后亦以强权政治作为维护统治的主要手段。但为了笼络人心和软化人民的反抗意志不得不利用其他意识形态的手段特别是宗教作为强权统治的补充。

除利用佛教外在道教方面早期大力扶植全真道进据江南后深感其社会影响过于强大重点便转向扶植张陵后嗣主领的龙虎宗而对全真道采取适当限制的政策。因为张陵子孙世居江南他们信奉的天师道、龙虎宗源远流长在江南地区有较大的影响。蒙古族又世奉萨满教思想上也较易接受道教的符箓派。因此在元世祖统一江南后张陵后嗣及其龙虎宗特受荣宠。从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召见张陵第三十六代孙张宗演起直到元末第四十一代张正言止代代被封为天师、真人或大真人并受命掌领江南道教。以官方名义封张陵子孙为‘天师‘并命其掌领江南诸路道教都是仅见于元朝特有的制命反映出元室崇奉张陵后嗣及其龙虎宗的用心。天师封号是尊贵的桂冠掌领江南诸路道教又是很大的实权张陵子孙获此荣宠立即身价百倍在整个道教界特别是在众多符箓道派中地位便显得十分突出和显要。诸如江南地区各级道官的任命各派宫观的赐额各派之间矛盾的解决以及各派有重大事务须向元室请示等都须先报告天师或请天师转达。这样一来历代天师自然成为江南诸符箓派共同的领龙虎宗也就成为各符箓派的核心这就为日后正一道的成立准备了领导核心。

第二组织基础逐步建立。历代天师既然在道教中居于十分显要的地位龙虎宗自然获得十分有利的展条件。事实上元代龙虎宗的展不仅远远过它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也大大过其他任何符箓派别。除其祖山龙虎山地区道教空前繁盛外它的支派玄教的展规模显得尤为突出。

宫观遍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省区及燕京一带且有大批弟子担任上述地区路、州、县的道教官职。其组织展规模是当时任何一个符箓道派所不能比拟的从而为各符箓派集合到龙虎宗周围组成一个大派正一道准备了组织基础。

第三各符箓派在思想、组织上的交参融合渐趋成熟。由于各符箓派的教义、方术甚为接近它们的思想交融早已有之。但在元代由于历代天师掌领江南诸路道教各派之间接触频繁从而彼此间的交融更加广泛而深入。如玄教大宗师吴全节既向陈可复学雷法又向东华派领林灵真学道法还向南宗道士赵淇学内丹。玄教另一弟子陈日新既精诣黄箓斋科又研究道书丹经。茅山道士赵嗣祺参学玄教张雨拜玄教道士王寿衍为师。武当全真道士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等都向清微派宗师黄舜申参学清微法。徐异既嗣净明道为第二祖又向全真掌教兰道元参学全真。赵宜真先学正一法次师全真道士金志扬之徒张铁玄、李玄一学内丹复向净明道士学净明忠孝之道被尊为净明道第四祖如此等等。各符箓派的互相参学交融为组成正一道大派准备了思想条件。

思想、方术上的互相交参进一步导致各派组织上的会归与合一。如原由太一道主持的六丁之祠至延皊初(1314)已由玄教道士毛颖达主持惠宗至元(1336~134o)初又由玉笥山道士(属正一道)郭宗纯主持表明太一道在延皊后已逐渐会归于正一道。传至武当山的清微法(北系)早在至元年间即与全真道合流而其南传之系则可能渐合于正一。东华派在林灵真以后已由龙虎宗弟子董处谦和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相继作了它的两代宗师证明东华派在林灵真之后已成为正一道的一部分。所有这些又表现在元代中后期诸符箓派在组织上逐渐合而为一了。因此到元成宗大德八年(13o4)以敕封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作‘正一教主‘为标志宣告了正一道的成立。

正一道的特点是:第一以张陵后嗣为领。自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于大德八年作‘正一教主‘后后继的历代天师皆袭此职。张与材于仁宗延皊三年(1316)卒‘(延皊)

四年子嗣成嗣为三十九代(天师)袭领江南道教主领三山符箓如故‘。其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