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武侠修真>玛法幻想曲> 第二百四十八章 纵横天下垃圾辈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八章 纵横天下垃圾辈出(1 / 6)

关于这时期的事情,在井上靖先生所着作的《风涛》这本作品中有着详细的记载,看了之后大概就能够对受到大国压迫的小国的悲哀能有真切的感受了。

此外,再从旧南宋领土内所建造的元之军舰,事实上没受到什么重大损害便因浸水而沉没的这一点来看,以南宋的造船技术来说,这样的事情应当不会发生才对,因此这应当也是故意偷工减料的结果吧。这也是旧南宋统领下的人民并不希望对ri本进行远征的另一项证明。

在这样的状况下,ri本与元之间是不是就完全没有往来了呢?事实上并不是这个样子的,除了两国间有着确实的贸易之外,ri本的和尚也会到元这边来学习。两国之间虽然因有过战争而没有正式的外交,但并不是就老死不相往来。因此铁仓幕府认为因为曾发生过那样的事,所以就没有办法回到和以前一样友好的说法,其实也并不正确。就算是没有正式的外交,但是在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上还是得继续进行的。

再说到元朝统治中国,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非常奇特的状况,但在政治上这并不是极端不好的。对元来说,只要能够纳入旧南宋,也就是江南的富裕就好了,因此并没有特别对其有什么干涉,百姓的生活也几乎完全没有任何改变。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知识分子。由于科举消失了,因此他们便无法借此获得在朝廷出仕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满的情绪便逐渐地升高。

忽必烈当然对中国的文化有所理解,不过他并不耽溺。而就算把蒙古人和se目人都给加起来,人口大概也只有二百万人左右,相对地旧南宋的人口却有六千万人之多,因而必须要以少数的民族来统治多数的民族。然而这事本身的结构就有所矛盾,因此元朝的统治自然不可能长久,但就算如此,还是必须要以极少数的蒙古人、以及作为其手足来作动的se目人,来统治这些无论在文化上或经济上均高度发展的多数民族。

科举这件事情在当时也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制度,像欧洲当时就正处于惟有贵族才有可能获得出仕机会的状态。只不过,就算是形骸,也比完全破灭要来得好些。以蒙古来说,如果能够确立一种取代科举的制度的话,那当然是最好的,可是结果却没有,因此最后也只能再让科举复活。

科举再度复活的时候,就依据蒙古人、se目人、汉人、以及南人的区别——所谓的汉人,指的是旧金国领土内的汉民族;而所谓的南人,指的则是旧南宋国内的人上一而分为四个组别,四组的录取数量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如果光是靠实力来取决的话,那么录取者大概全部都是南人,因此必须要加以区别。此外,蒙古人的考试科ri也简单许多,这对统治世界的蒙古帝国来说,其所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

然而,让科举重新复活这件事情本身,就代表着本来要拿来取代旧有中国制度的元之制度有着相当的破绽。此外,以se目人担任各地方的长官来执行行政工作这件事也有着不同的问题,基本上就算se目人本身能力强好了,然他们并不见得会爱这片土地,就算短时间之内要他们建立绩业,大概也只会造成严重的压榨问题吧。

对了,马可·波罗这个人就是在忽必烈的时候来到中国的。关于这件事似乎也有着不同的说法,在欧洲就有人写书提出其实马可·波罗并没有到过中国的说法——不过这本书ri本应该还没有译本出现就是了。

此一论调的根据在于马可·波罗的书中对于万里长城竟然完全没有提及这一点上,此外,对于缠足这种将女xing的双足以布紧缚以阻止其生长的这种习俗也完全没有提到过。只是,万里长城在元代其实应该已在逐渐地腐朽破败中,今ri如此雄伟的长城乃是在明代重建的,因此马可·波罗对其毫不关心应当并非不可思议之事。另外,马可·波罗并不会说中国的语言,所以他应该是在se目人的社会之中活动。缠足这件事情乃是中国人专属的习俗,当时也不像在之后明代那么地风行,因此他没有注意到应该也是能够理解的。不过事实上,关于马可·波罗这个人来到中国的汉文资料几乎付之阙如也是事实就是了。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有名的耶律楚材。关于这个人,在阿拉伯语及波斯语的资料中也几乎见不到,但却是确实存在的人。

关于蒙古的历史,汉文的资料到底有多少可信度是一个问题,如果不将数国语言的资料加以对照的话,实在是很难勾勒出一个立体的轮廓。由于汉文的资料全部乃由对蒙古人反感的中国人所写的,因此也有着完全不可信的极端说法,不过如果这么说的话,对于被征服的一方,也就是输家这边的记录完全加以漠视的状况下,要来述说这段历史的话,我认为也是一个问题。

何况在蒙古的统治之下,从科举复活这一类的事情来看,其制度本身就有着破绽。本来元这个王朝是由忽必烈这种极具有能力的个人所建立的,当忽必烈不在时,它就开始趋于衰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正如刚才所言,极少数的蒙古人要来支配大多数在经济、文化上均较优越的中国人,这样的结构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此元朝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